基层社会治理是群众感知美好生活温度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子长市李家岔镇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落实“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把协商议事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持将协商议事向基层下沉,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实事开展协商,推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全镇蔚然成风。
一、协商议事,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动力。通过党委统筹,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积极发挥全镇4个人大联络站作用,让不同的声音得以汇聚,让多元的诉求得以表达。市镇两级66名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99名乡村振兴顾问,13支“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整合工作力量,深入企业、商户、建筑工地、田间地头等,倾听群众的呼声,将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协商议题。通过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一是推行网格党小组全覆盖,优化整合网格服务事项,因地制宜划分基础网格,明确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网格长,网格党小组长担任基础网格员,全镇共成立网格党小组109个,选配基础网格员109名,扎实履行“党的政策宣传员、乡村振兴监测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应急处置报送员、社会稳定防控员、便民服务代办员、特殊人群帮教员”工作职责,进一步延伸党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触角。二是推行接访下访常态化,要求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到所包联村接访下访群众不少于1天,驻村干部每周进村入户不少于3天,坚持信访首问首接首办负责制,不断提升初信初访办结率,确保将信访矛盾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推行综治阵地实体化,管好用好镇村综治中心,新建各类调解室8个,具备意见征集、法律咨询、便民代办等功能,组织各村网格员、法律“明白人”、乡村振兴顾问、人大代表等定期接待群众180余人次,反映诉求95%以上得到回复解决,真正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二、协商议事,让基层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坚持把抓好乡村社会治理和民生信访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在全镇范围开展“三放开三见底三清零”活动,持续畅通群众诉求沟通渠道,健全完善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一是深化阳光村务,各村设立阳光公示栏,全面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村务财务监督三公开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村级组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最大限度打消群众疑虑。二是深化“两说一联”,全镇19个村分别成立红色说事会,会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吸收村上威信高的老党员、离任村干部和片区民警担任说事员,坚持每月组织召开村民说事会,在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的同时,通过说政策、说法规、说道理、说自身、说科学,让群众心里敞亮起来。三是深化源头治理,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针对乡村振兴政策兑现、油气开发占地补偿、低保评定、邻里土地纠纷等热点焦点,及时掌握村情民意,消弭化解矛盾隐患,今年累计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起。
三、协商议事,为破解基层治理配上“金钥匙”。积极推动协商议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全面回应群众关切、协调各方关系和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汇集众智、推动工作、实现和谐,让协商议事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亮丽名片,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李家岔力量。一是聚焦能力提升,举办全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治理“四化”要求,全面推行“周汇报、互点评”工作制,用好“流动党校下基层”这一载体,轮训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等95人,抓好用活“平安延安E通”“网格化+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让镇村干部“放开干、不盲干”。二是聚焦作风提升,紧扣全市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制定出台《镇村干部请假、外出报备和值班带班制度》,《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重点工作督导检查,集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庸懒散等不正之风。三是聚焦工作落实,深化平安李家岔建设,分类制定“十个没有”创建清单,创新推行便民服务“一码通”“乡村振兴顾问”等机制,全面完成镇区供水排水、人行道改造、“山丹丹”宾馆建设、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枣树坪人居环境整治、东方红食用菌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民生实事建设,有力保障210国道改建和油气田开发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按照市委提出“镇区强功能”要求,深埋铺设雨污分流排水管网960米、供水管网3500米,翻修人行道2694平方米,整治飞线1200米,预埋天然气管线140米,规整强弱电线300米,取缔移动电线杆10根,砌筑花墙180米,栽植行道树62棵,绿化种花种草300平方米,沿街墙体外立面涂白2000平方米,栏杆涂漆28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配备垃圾收集亭6个,更换垃圾桶60个,镇区主干道路全部沥青处理,镇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村民议事“小平台”,撬动服务群众“大力量”,下一步,李家岔镇将继续加强议事协商相关政策文件的研究学习,指导各村用好村级议事协商服务平台,完善协商事项清单、丰富协商主体、创新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办群众急需之事,解决落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为乡村振兴把薪助火、增添活力。
供稿:子长市李家岔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