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泉县下寺湾镇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党建+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将自家闲置庭院、废旧蔬菜拱棚全面盘活利用,发展农家乐、民宿、特色种植等产业,让庭院“小经济”,促进乡村“大振兴”。
以“农”为宝,助推乡村发展。紧盯甘泉大峡谷发展契机,做足土地文章,依托下寺湾蔬菜大棚园区,打造千亩融合示范园区,建立智慧农业、休闲采摘、农业观光等产业。依托龙咀沟水稻种植,建设田园综合体,构建农耕体验“网红”打卡地,持续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通过农耕吸引,鼓励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和闲置院落发展庭院小经济,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旅游商品,民房变客房,推动庭院经济在链上发展。
变“弃”为宝,促进乡村发展。盘活利用各村闲置的拱棚钢架,通过支部统筹、合理规划、群众自愿的原则,制定《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奖补办法》,鼓励村民将闲置的蔬菜拱棚移建在房前屋后。创新种养模式,引导鼓励群众开展庭院小种植、小养殖,并与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协议,提振群众种植自信心。目前,全镇发展庭院小种植70户,小养殖65户,户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真正使小庭院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宝地”,让农户的“菜园子”变成“金篮子”。
聚“闲”为宝,激活乡村发展。依托甘泉大峡谷,秉承“服务游客、展示窑洞文化、体验陕北风情”的理念,引导旅游沿线的农户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旅游全域旅游机遇,将闲置窑洞培植成陕北特色民宿、农家乐,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经济收入。截至目前,全镇共有民宿36家、农家乐30家,并已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凤妹子”“萨瓦迪卡”“信天游”等一批特色窑洞民宿文化消费新名片,以点带面深耕“民宿+”乡村旅游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搭上“乡村旅游快车”,就地“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
供稿:甘泉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