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增进老年人福祉。西安市西咸新区北杜街道聚焦辖区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坚持党建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精准发力,多元融合,探索建立“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村社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拓宽服务供给,推动街道养老服务“从有到优”高质量发展,让养老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党建引领打通居家养老“便民圈”。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街道党工委通过打造党建服务品牌、创新党建联建服务、深化“党建+网格”治理模式,聚焦老年群体多元化便民服务需求,切实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聚焦老年人帮办代办需求,打造和暖阳光党建志愿服务品牌。推行“村社主导,网内通办,党员参与”的帮办代办机制,组织村社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常态化开展邻里互助、便民服务、帮办代办等志愿活动,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家庭清洁、生活用品购买、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提供贴心服务。聚焦老年人就医健康需求,探索党建联建服务新模式。充分整合各类医疗资源,联合北杜卫生院、北港医院、咸阳海涛口腔医院、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结合在职党员在社区“双报到”等活动,为老年群体提供免费中医问诊、视力检查、眼部疾病筛查、口腔健康检查、牙齿清洁指导以及健康咨询等服务,真正把医疗便民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聚焦特殊群体提供服务保障,深化“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兼职网格员的治理优势,坚持每日一问、每周一访,为高龄独居、空巢、患病老年人等人群提供“定时询问近况、节时上门慰问、病时及时探望”的“三时”服务,建立探访记录,给予精神慰藉,基本实现特殊老年人动态监测。
政企携手构建专业养老“服务圈”。以机构养老为补充,街道党工委创新工作思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思路,盘活辖区闲置资产,将原龙岩村中心小学高标准改建为北杜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引入西咸新区德尚善社会服务中心,参照星级酒店标准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健全规章制度保障老年人衣食住医。中心设有托养护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健康管理、人文关怀等七大功能区,设立养老床位60张、室外老年活动中心400㎡、室内文化娱乐场所210㎡、公共浴室1处,构建吃、住、行、健、娱一体的养老服务格局,为低收入和高龄、失能失智、空巢、留守老年人提供24小时全天候托管养老服务。目前,中心已累计入住老年人380人次,长期托养260人次、日间照料120人次,为老人提供文体娱乐、健康理疗、健身和就餐服务等5000多人次,基本满足辖区及邻近区域老年人在托养、康复、娱乐、学习等方面的个性化养老需求。
多元服务乐享社区养老“幸福圈”。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街道党工委持续拓宽服务供给,依托阳光里第一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办长者互助食堂,通过“政府支持+公益援助+居民互助“的形式,吸引社会公益资本赞助,面向7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提供互助爱心就餐服务。截至9月底,“长者食堂”已累计为社区100多位老人供餐12924余人次。除“助餐”服务以外,社区养老服务站还为辖区老年居民提供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精神)慰藉、康复理疗等多元化养老服务,老人们可以在这里保健康复、娱乐健身、交流学习。一方面,通过引进专业师资力量,开设“悦享课堂”,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培养爱好、发挥特长、结交朋友、沟通交流、丰富生活的学习平台,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特色教育。今年以来,已先后开设了戏曲、八段锦、走秀、合唱等特色培训课程93场次,参与群众136人。另一方面,以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开展“小杜剧场”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挖掘培育花蕾舞蹈队、霞光合唱团、秦腔表演队、阳光锣鼓队、广场舞协会、书法协会、乒乓球协会、象棋协会等中老年文化队伍10余支,吸纳会员620余人,通过多元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推动辖区长者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转变,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
(供稿:西安市西咸新区北杜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