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就可以就诊看医、免费理疗,还可以面对面听‘红马甲’解读国家惠民政策和法律条文,顺便跟社区人聊聊‘家长里短’和小区里的‘麻烦事’。”6月26日,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13个社区“头雁”便民集市同时“开市”,居民群众前来“赶集”,享受“楼底下”的便民服务。
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居民群众“楼上居住、楼下服务”,去年以来,电子城街道坚持把践行党的宗旨和满足群众需求有机结合,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核心,以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为抓手,以化解基层矛盾问题为根本,整合各类资源,链接公益资源,凝聚多方力量,推进40多个“头雁”便民集市进小区院落,将“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精准匹配对接,实现居民群众“点单”、基层党组织“接单”、企业单位“派单”的“自助式”服务,用心用情回应民生期盼。
“红色”集市,小组织吹响大集结
以便民集市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切口”,夯实常态化服务民生“基本盘”。发挥辖区党员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组织“搭台”、党员及志愿者“摆摊”、部门“保障”、群众“赶集”的“红色”集市。结合“党员先锋服务月”活动,引导在职党员认领摊位,结合单位资源提供服务,主动领办服务,实现小问题即问即答、即接即办。集结辖区党员志愿者、“大安义士”志愿者、“小密丰”志愿者等公益团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针对老弱群体,现场领办上门服务,将高龄复审、政策宣传、心理咨询等服务“送”入家中。
“共建”集市,小摊位撬动大资源
党建引领互驻共建。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共商的服务体系,整合职能部门、医院、物业、新兴领域资源,以服务摊位推进各类资源常态化下沉基层、服务群众。围绕集市“为民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产品推广平台、民情民意收集平台、综合治理沟通平台、政策宣传助力平台、志愿积分兑换平台”六大功能,形成资源清单,为群众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组团式服务,推动党建联建、资源共享、共建共治。街道不断整合、优化、链接各类资源,完善服务质量把关和公益项目准入等工作机制,社区根据自身实际与前期走访座谈收集的居民“微心愿”设置集市,开设政策宣讲、健康义诊、便民服务、非遗文化、意见征集等10余个常设摊位。
“服务”集市,小平台实现大治理
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将小平台变成为民服务接访点,通过政策宣传、调查研究、信访接待、移动办公等方式,让政策深入人心,事事关心,破除揪心,顺应民心。通过现场办公把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居民身边,面对面听民声、实打实办实事,实现医保缴费、高龄复审、民生补贴等各项业务现场咨询办理,医保政策、民法典、保障房反诈政策、社会救助政策等现场宣传。现场设置“人大代表”“党代表”意见征集点,通过“摆摊”传党情、讲政策,征集社情民意,深入调查研究;社区党组织成员与群众拉家常,耐心倾听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详细记录形成“民情日记”并及时处理解决。
“共治”集市,小切口汇聚大温暖
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激发社区自治活力。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和急难愁盼,不断做实做优便民服务,通过集市吸引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治理,推动治理精细度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便民集市,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双向奔赴”;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发掘社区能人,引导其加入社区治理队伍,将群众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群众自身擅长的航模讲解、非遗文化等融入集市,丰富居民群众生活体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氛围,推进社区和谐发展。
供稿:西安市雁塔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