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二、周四的中午,永寿县马坊镇耿家村4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早早地来到村委会,等待耿家村“爱心食堂”开饭,有的围坐在凉亭里下棋,有的闲聊今年的收成,老人们满脸洋溢着幸福满意的笑容。
图为驻村工作队员王向阳为留守老人做饭
耿家村是马坊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全县87个脱贫村之一,全村481户2077人,村民收入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常年在村的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为主。近年来,咸阳市行政审批局派驻耿家村驻村工作队持续接力,免费为留守老人做午餐,开展留守儿童志愿支教活动,为留守妇女建立电商平台,精准解决了农村“三留守”群体面临的问题,取得了群众的掌声和拥护。
爱心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驻村工作队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村上的留守老人省吃俭用,一日三餐清汤寡水。尤其是在农忙时节,从地里回来连一口热乎饭都吃不上,看了让人心酸。
驻村工作队就和村“两委”商量,为村里的留守老人改善伙食,开办“爱心食堂”。灶具、厨师、经费哪里来?这些问题都现实地摆在了大家面前。
“看到这些老人就想起了我在农村的爷爷,自己在部队炊事班也干过,这些问题我来解决。”驻村工作队员王向阳主动请缨、说干就干,自掏腰包三千多元购置了灶具,亲自掌勺,“爱心食堂”在村幸福院很快就办起来了。
“现在每周二、周四中午固定有40多名70岁以上老人在这免费吃饭,顿顿有肉,味道很不错,向阳不但出力,每顿饭还自掏腰包200多元。”老党员耿志新高兴地说,他今年71岁,儿子常年在外务工,现在每周两次来幸福院改善伙食。
对村上3户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由第一书记肖琪和工作队员杜丽娜负责送上门。78岁老人耿勤学激动地说:“这真是爱心敬老营养餐!”
“‘爱心食堂’办起来后,好多在外务工的老人子女和热心人士纷纷打电话表示感谢和支持,并无偿捐赠肉、菜等物品,让我们下定决心把这事办好。”王向阳坚定地说,“只要我在耿家村驻村一天,‘爱心食堂’就办一天。”
暑期支教绘就七彩童年
7月18日下午,耿家村文化大舞台上,“七彩假期·快乐童年”暑期支教文艺汇演正在火热进行,小学生在支教老师的带领下载歌载舞,向家长们汇报暑期学习成果。
图为“七彩假期·快乐童年”暑期支教文艺汇演现场
暑假来临,大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文化生活单一,主要靠玩手机消磨时间,有的去河道玩耍,也存在安全隐患。驻村第一书记肖琪就主动和原驻村工作队长、咸阳市蓝色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人牟敏联系,继续邀请暑期志愿者来村里为留守儿童支教。
咸阳蓝色志愿者服务中心从省内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遴选10名志愿者,来村里为72名留守儿童教授音乐、美术、书法、安全等课外知识,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组织孩子们参观咸阳市科技馆、博物馆、露营地和青少年拓展中心,激励他们热爱科学、奋发图强。
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村上购买蛋糕、零食等,为当月过生日的留守儿童集中庆祝生日,共同送上美好祝福,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弥补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的缺失。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看到村里的留守儿童大部分跟我孩子一样大,父母不在身边,也接触不到优质教育资源。联系暑期支教既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也让在外务工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驻村第一书记肖琪说。
电商平台成就致富梦想
“我们永寿的槐花蜜纯天然、无公害,润肺养颜……”,网红主播“苹果姑娘”、村里的留守妇女长孙雪艳正在耿家村电商中心直播间介绍售卖永寿的土特产。
耿家村群众收入主要依靠苹果,但是通过传统销售方式效率低、收益少,原驻村工作队长牟敏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组织能人前往武功县、长武县学习经验。永寿县第一家村级电商销售平台于2017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经过几轮驻村工作队的接续努力,已投资102万元,建成3500平方米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造集办公、展销、直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今年再投资150万元,将建成1000平方米的果蔬分拣中心,为电商发展奠定硬件基础。
图为长孙雪艳和丈夫在电商中心直播销售土特产
现在的电商中心除售卖本村的农产品外,还销售马坊镇区域内的苹果、小杂粮、蜂蜜、土鸡等农特产品,培育出了“跳跳花椒油”“马坊耿家”等特色品牌。近年来,累计销售额近1000余万元,为群众增收20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24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电商负责人长孙雪艳丈夫也辞去省城的工作,专门回村负责农产品收购、运输、包装、展示、发货等工作,收入和在外务工差不多,还兼顾照料家里的老人小孩。长孙雪艳本人被评为“数陕兴农”最美电商人、槐乡最美电商人,荣获永寿县首届电商创业大赛一等奖。
“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上跑项目、争资金、兴产业,尤其是解决了留守老人照料难、留守儿童教育难、留守妇女增收难等问题,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在关键处。”耿家村党支部书记耿西学满怀感激地说。
供稿:永寿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