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潼关县融媒体中心:
融合传播做“四者” 高质量宣传助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5-30 12:35

近年来,潼关县融媒体中心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守正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持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浓墨重彩、亮点频现的宣传引导,为潼关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做创新理论的“宣传者”,凝聚高质量发展思想共识。始终坚持党媒姓党原则,全媒体策划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等重点栏目,推出了主题教育有声书《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学习强国”潼关融媒号开设“岳渎潼关”专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一是加强宣传阐释。不断深化“头条工程”,精心办好“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语‘典’学”等专栏,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万家,深入百姓心。二是扎实践行“四力”。深化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深挖亮点典型,在“一线调研”“高质量调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专栏中,以小故事诠释大主题,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凸显访谈、专题、评论功能,让理论宣传更“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做主流舆论的“引领者”,汇集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全球视野、全媒传播讲述潼关好故事,擦亮潼关新名片。今年以来,累计在央视、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播发《在希望的田野上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翘”首玲珑万点金 美丽乡村恰迎春》等11条稿件,480余条新闻登录省市主流媒体平台。一是主动策划选题。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办好民生实事等宣传报道工作,挖掘典型亮点,以高质量宣传,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二是强化外宣工作。充分释放主流媒体优质稿件和视听文图叠加优势,借船出海追热度抓流量,借梯登高上大台发大稿。加强与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域外媒体、海外社交媒体互联互通,让潼关品牌享誉全球,持续叫响“山河表里 千古潼关”名号。

做融合发展的“先行者”,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秉承开放办融媒、创新兴融媒、人才强融媒发展战略,潼关微视、“爱潼关”APP、央视新闻移动网等20余个全媒体多端互动,融通共享。举办了“傲踞雄关赏牡丹 石榴花开耀金城”“黄河金三角歌手大赛”等全网大联播活动。率全省县级融媒之首推出AI数字人主播,迈向智媒时代。一是抓好人才赋能。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加强通联队伍建设,扩大全媒矩阵群。加强与山西传媒学院合作,携手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学实训基地,着力培养全媒体专业人才队伍。二是用好技术赋能。充分发挥“中央厨房”作用,加快新媒体、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升级,建立网络直播、公益主播孵化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对接党政部门资讯、技术资源、为民服务信息,聚力强化提升“新闻+政务+服务”全媒传播效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做精品内容的“生产者”,展现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坚持聚焦主题主线,组建精品创作突击队带动全员,实施精品创优工程。近年来,《传承振兴》《赤脚医生》斩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奖,《石榴北迁记》获评中广联视频展映一等奖,《守艺传承创新》《小李跑村》《县级融媒发展“融”再路上》获评全国融媒创新发展综合影响力作品。110余件作品荣获中省市奖项,创造了渭南融媒的“潼关现象”。一是升级创办栏目。优化改版《潼声朗朗》《诗词里的潼关》等品牌特色栏目。开办《学艺吧少年》节目,让学习守护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根植娃娃心底。二是强化精品创作。深耕文化沃土,传承创新融媒体中心打造的市级非遗——潼关黄河船工号子,深度挖掘杨震文化、潼关肉夹馍、潼关软籽石榴、潼关托托馍、地域民俗文化,创作“跟着短剧游潼关”之潼关十二连城、“为心寻找一个渡口”“山河表里 千年古关”“关中第一镰 缘何落潼关”“山河诗潼关”等精品短视频,以新视角、新题材、新元素、新故事,着力打造微短剧等创意独特,破圈刷屏的“现象级”文化产品,让潼关传统文化激扬时代风采,让千古潼关彰显蓬勃向上的无限魅力。

(供稿:潼关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