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宝塔区河庄坪镇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全市“一六四”工作布局和全区“争当延安排头、走在全省前头”目标干事创业,踔厉奋发、躬身践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聚焦党建引领夯“干事底气”、开放格局拓宽“新视野”。围绕支部建设、比学赶超、外出考察三大切入点,凝聚发展“新理念”,开拓“新视野”。充分利用河庄坪政治生活馆、乡村振兴规划展厅、延安红色家风馆,开展主题党日30余次。按季度开展“比学赶超”观摩推进会,在主题教育、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方面组织镇村两级领导干部通过逐村观摩、听取汇报的方式,开展互看、互学、互比、互评活动,激励各村评比晾晒找差距、比学赶超促提升。分批次组织镇村干部赴浙江省参加浙江大学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实地考察学习浙江省“千万工程”,赴四川省成都市参加“有机农业”新农人培训,多次前往西安、宝鸡、杨凌开展乡村振兴交流学习,共举办20次乡村振兴培训、座谈,夯实政策理论知识,通过外出考察,切实转变思想、寻找差距、谋求突破。
科研成果转化做“科技底牌”、创新驱动跑出“新速度”。全镇以“抓一产提升,补二产短板、强三产弱项”为目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果蔬菌示范园落地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项目,新建大棚238座,建成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筑牢果蔬产业基础。加大与西农大合作,推动果蔬有机绿色认证,有机绿色品牌打造,联村连片发展特色有机果蔬,承办全省蔬菜体系年会,健康蔬菜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打造集约化、精品化、品牌化新型菌类培育示范基地,建成年生产菌包500万棒菌类智慧工厂,与美国农场谈定香菇和平菇菌包出口业务,创造外汇100万美元,实现延安市菌类产品对外贸易自营出口零突破,全年销售额达到1400万元,带动400余户村民致富增收。成立职业农民培训队、乡村旅游队等“七支”团队,开展助农销售、研学产品开发活动,培训职业农民200人次。以赵家岸村为核心、以金延安为重要板块的集红色研学、旅游休闲、农耕体验、儿童拓展、果蔬采摘等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全年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培育返乡创业新农人创办小米加工厂及电商直播间,全年销售额达550余万元,抖音单场直播流量超过40万人次,月销量11余万斤。
优质项目落地保“经济底盘”、项目建设再上“新水准”。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要求,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布局,推进旧镇区棚户区改造、解家沟村设施大棚设施建设、果蔬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石窑村农副产品加工厂及物流仓储基地建设、万庄村杂粮加工及电商服务基地建设等11个项目,总投资6.23亿元。多次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团队来河庄坪镇考察,积极与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商榷,签订以“干细胞”研究治疗为核心的园区项目框架协议,为提供群众就业岗位、弥补延安健康产业空白,推动河庄坪镇健康颐养小镇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动员全镇15个村组,积极盘活闲置宅基地,尝试以长期租赁或共同合作开发方式,打造共享庭院、主题客栈,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开启城乡互联互通新篇章。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等助企纾困专项行动,坚持“无事不扰十不准、有事必应十必须”营商环境政策,拓展“五上”企业服务内容,全力支持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金延安”、兀里红谣民宿、菌类智慧加工厂等企业发展,化解信访矛盾6起,真抓实干帮助市场主体畅通解忧纾困渠道。
生态宜居村镇绘“生活底色”、城乡面貌焕发“新姿态”。统筹推进道路改造工程、市政广场建设、滨河公园提升、街头绿地提升、防护林带建设等民生项目,投资1.2亿元实施长庆社区老旧小区景观改造、市政配套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修建休闲旅游步道、新建停车位并完善电力、污水设施。在重点镇新区以“文明和运动”为主题重新维修中心广场,新建滨河公园“文化长廊”,滨河公园儿童游乐广场和休闲步道。通过推进民生工程,筑牢城乡面貌基石。投资340万元实施农村户厕(新)建改造工程项目,促进全镇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深入实施赵家岸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整村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开门是花园,全村是景区”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免费为群众发放花籽与树苗,见缝植绿、见空补花,完善村组幸福互助院广场步道、棋牌等文娱设施。定期开展村组环境整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文明行为引导,营造建设美丽乡村浓厚氛围,顺应百姓美好生活期待。
依托群众期盼画“发展蓝图”、百姓生活迈上“新台阶”。抓牢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环节”,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对全镇3246户农户9419人上门入户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落实精准帮扶,排查纳入监测户1户2人,农村低保对象1户4人,累计纳入“三类户”13户32人,已消除风险10户27人,完成2023年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信息录入国办系统。通过河庄坪镇教育奖励基金,为考上本科学生及优秀教师奖励近80万元,更加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老师爱岗敬业的学习工作热情。积极对接市交通局,解决了206省道石窑大桥段道路颠簸不平问题,对交通道路进行翻修,方便群众出行。根据“八五”普法规划,累计开展法律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法律知识读本3000余册,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坚决守护辖区群众安全。加大食药检查力度,全年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345户,现场整改210户,下达责令改正书12户,共计罚款5309元。全年开展安全巡察检查24次,发放安全知识手册、宣传资料等5000余份,开展安全知识宣传12次。运用“一移、一网、三化”信访工作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多起,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深厚红色文化积“精神底蕴”、文明实践彰显“新气象”。成立以理论宣讲、爱心帮扶、科技兴农、法律援助等内容的12支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理论宣讲18次、志愿服务11次。组建由镇村干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5名研究生组成的工作专班,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进村入户走访群众500余户开展全面调研摸排,结合调研成果探索推出将乡风文明大赛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以此用来破题,传播党的好声音、凝聚社会正能量。结合镇村实际,设置东西沟农业产业、川道村第三产业、上川片旅游休闲三大片区,合理划分区域。确定三名镇党委班子成员为片区负责人,三名支部书记为联络人,各行政村为单元,科学定岗定责。明确大赛时间节点、活动主题、奖惩办法,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将架构清晰的乡风文明大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助推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抓手、有内容、有成效。新时代文明实践聚焦全镇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挖掘了一批深受群众认可的乡贤能人,评选一批群众身边的典型模范,在全镇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供稿:宝塔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