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制度创新和机构编制工作流程再造,围绕机构编制“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监督问责”五个环节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关口”,大胆探索,构建“流程可见、时限可控、结果可溯、闭环可查、责任可溯”的“闭环式全周期全链条”管理新模式,规范重建并创新设计出“机构编制工作全流程体系”,不断提升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事前”抓源头,打造精准科学的“申请事项评估体系”。一是创新开展申请事项评估,守好机构编制动议关口。对机关事业单位申报的职能、机构编制及领导职数调整等事项,采取一看法律政策规定,二看部门(单位)中心工作需求及运行情况,三看上级部署要求,四看其他地区经验做法,五看程序是否规范的“五看预审模式“,对申请事项“合法性、必要性、规范性、领先性”全方位评估,明确机构编制事项符合动议情形8条、不得动议情形7条,避免了“条条干预”。二是创新设计出《机构编制申请事项评估表》,守好申请事项论证关口。“评估表”内容涵盖“申请事项基本情况、政策依据、工作量统计、自评情况、审核意见、相关部门反馈意见、重大事项风险评估”等内容,并组织业务股室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提出会商意见,实现申请事项、评估内容、结果“一表展现”,所有评估要素“一目了然”,单位自评意见、编办会商意见,有关职能部门意见“一应俱全”。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守好机构编制审核关口。修订完善了丹凤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议事规则》《机构编制事项合法合规性审查办法》、“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核流程图”等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规范审查范围和主体、明确审查依据和程序、严格审查纪律要求和办理时限等7项内容,严审“是否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政保障能力、是否能够规避风险以及机构编制政策规定执行情况”,今年以来,共合法合规性审查议题128项,其中审查通过86项,驳回42项,切实提升了机构编制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
聚焦“事中”抓过程,创新决策事项执行机制。为守好机构编制事项“组织实施”关口,做到决策事项全报备、因“事”制宜“精”分类、指导督导“双链条”,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全程可追溯。一是创新挖潜手段,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分类施策,优化核编办法,如针对城乡间编制资源配置不优等问题,探索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采取“师生比+班师比+教师周课时量+附加后勤管理任务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核定。将镇办卫生院编制调整为“按辖区常住人口总数核定”,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服务能力、服务面积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作为附加编制的参考。二是创新用人规划,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对县镇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分布及“人才特长”进行“标注”和摸底,建立“人才专户”,用足用活“人才周转池”编制政策,科学布局调节各单位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配比,今年以来,共审核公务员招录计划74人、各类事业单位招考计划280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7人,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保障。三是创新机构设置,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推进我县首位产业发展及康养名县建设,谋划组建县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心和县康养产业发展中心;为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投资行为,申报批准设立了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为解决教师全员培训、终身培训这一短板问题,在全市率先启动并组建完成了“县教师发展中心”,为全市其他县(区)打造了成功“样板”。四是创新调研方式,主动优化职责分工协调机制。如通过“模拟办事”的方式,发现县城管局和自然资源局就城乡规划执法存在推诿扯皮问题,经积极沟通协调,厘清了工作职责;通过“沉浸式调研”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调研成果5个,其中教育、医疗领域2个调研成果已转化为教职工和卫生院编制动态调整的具体意见。五是创新再造服务流程,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通过一次性告知、“划线式”修改、“阅卷式”审核、网上全流程“远程协办”等方式,连续2年在全市率先完成241家事业单位网上年度报告公示工作,获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通报表扬。
聚焦“事后”抓结果,探索建立“纵横相交”的大监督体系。强化“横向聚力”部门联动配合、“纵向联动”市县配合,形成教育引导、问题查处、责任追究、结果运用等为一体的“大监督检查工作体系”。一是制定机构编制监管“一张清单”,开展常态化监管。将镇办属地管理清单、部门(单位)职责边界清单、审管边界清单等内容纳入“同一张清单”,划清“责任田”,杜绝“踢皮球”,通过常态化走访联系,健全机关职能运行监管体系,与市级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盘棋”,综合运用“平时+年终”考核、“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手段,推动镇办、部门(单位)依法、全面、精准履职。二是创新机构编制核查办法,探索建立“两报表、一报告”相互印证、比对机制。结合全面核查实际超空编等情况,形成年度编制使用“决算报表”;结合年度用编需求,在每年初编报年度编制使用“预算报表”;通过严格执行年度报告制度,真实客观反映部门(单位)年度机构编制管理情况;做实“两报表、一报告”印证、比对工作,对全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态势进行分析和潜在风险研判。三是创新履职评估办法,唱好结果运用“重头戏”。科学设计评估方法,明确评估公式、加权比例、审核标准、量化工作类型计分标准(如业务性工作、综合性工作、调研工作、文字材料撰等工作量),围绕“执行机构编制纪律、履职情况、编制核定及人员配备情况、工作量饱和程度”等6个1级指标、26个2级指标、42个评估标准,对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书面评估”,每年按百分之10的比例实地核查,并通过“听-查-看-访-评-打分”的方法多维度“定量化”评估,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事项、调整财政预算、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坚持跟踪问效,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对各级各类机构编制核查和履职评估、投诉举报发现的问题,分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开展“整改回访”,对整改落实情况逐条逐项进行销号式对照检查,推进整改问题清零,同时加强与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组织、人社、审计等部门沟通联系,发出征求意见函,收集问题线索,今年以来,共发现新问题36个,发出《整改督办函》3份,销号33件,切实增强了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作用。
供稿:丹凤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