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起县城出发,顺着洛河驱车30分钟,就到了白豹镇离县城最近的村——王湾村。村部坐落在洛河之滨,党建会客厅外红旗高扬,郝沟门的清流环绕流淌,村部院落的满天星、秋菊星星点点,塘子里的游鱼迎来了陌生的钓客。穿过吴华公路,就是上庄,一排排整齐的房窑生活着68户人家,家家都是白墙灰瓦、窗明几净,通组干道硬化一新、夜灯通明,新修的卫生厕所为老人提供了坐便器,即使在冬天也能一键冲洗。
“站在上庄路畔,就能看到村子设施农业的全貌。”王湾村党支部书记袁永军经常说,“我们村主要依靠日光温室大棚和双层镀锌拱棚,发展瓜菜和香菇种植,川道沿线的群众都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一眼望去,56座日光温室大棚错落有致,当下正值棚休时间,冯向阳一边收拾棚内杏树下的鸡窝,一边抠掐着今年3个棚的收入,1棚大杏、1棚葡萄、1棚香瓜,保守估计也有十五六万。放眼望去,不远处的庭院香菇基地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16万个菌棒码放整齐,技术员忙得马不停蹄,从1号棚到14号棚,挨着来回查看,指导分拣采摘,一筐筐花菇整齐的摆放在冷库里等着洛河食用菌产业园的冷链车上门收菇。郭兆江是第一个发展庭院香菇的,不仅给自己找了一项好产业,也为全镇“基地+农户”的香菇惠民产业趟出了新路,让王湾、韩台等村相继走上了靠“菇”致富的快车道。
白豹川蜿蜒20余里,驱车行走在川畔山头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看着迎风招展的果枝嫩叶,随手翻开全镇果业分布图,清晰可见的是1.67万亩,这是历年来积淀的家底,承载着1.6万人的致富梦。今年以来,全镇上下分类分梯次、全年全过程抓好果园管护,新建果园200亩,搭建防雹网300亩,改造低产低效园500亩,打造1个高质高效示范园,实施万亩楸子种质资源保护提升工程,苹果冷储能力突破1000吨,山地苹果的主导产业优势愈发凸显。“年初以来,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实干兴县’战略,紧紧围绕香菇、苹果两个产业,促进香菇产业由基地向农户辐射,推动山地苹果由示范向普及转变,累计带动农户发展庭院香菇20万棒,全镇山地苹果挂果面积突破6000亩,切实打造了能够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产业‘双引擎’。”镇党委书记张东信心满满地说。
(供稿:吴起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