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甘泉下寺湾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2-23 15:24 作者:赵 媛

图片1.png

今年以来,甘泉县下寺湾镇在党建引领下,紧紧围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机遇,以“生态立镇、产业富镇、旅游强镇、文化兴镇、民生稳镇”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新型产业化和城镇化,重点攻坚提质提效,推动全镇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2.png

齐抓共管,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增强城镇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创新城镇建设机制,提高城镇建设品位,下寺湾镇以项目为抓手,精心谋划论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把城镇建设做出特色,做出亮点,2021年底编制完成了2021-2025年乡村振兴示范镇五年建设计划项目库。结合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主要领导重点督查、分管领导一线落实、工作人员跟班作业”项目建设工作责任体系和“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落实驻村干部全程保障营商环境责任制,保证各类项目高效实施,切实加快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先后实施了移民安置小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净化水厂、天然气母站、洛河大桥、区域性敬老院、文化广场等49个重点项目;2021年实施了天然气地面集输工程、镇区弱电入地、镇区街道改造、大峡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16个;2022年重点镇实施天然气地面集输工程、下寺湾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下寺湾镇为民服务中心、甘泉大峡谷景区旅游步道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19个,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

图片3.png

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作为甘泉设施蔬菜重镇,全镇围绕“扩规模、增亮点,调结构、抓龙头”思路,“蔬菜、畜牧、林果、三产、旅游”五大支柱产业竞相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围绕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建成下寺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胡皮头蔬菜产业园区、洛家沟蔬菜产业园区、闫家沟村现代农业园区,田家沟采摘观光现代园5个,其中下寺湾现代农业园区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镇现有日光温室大棚300多座,种植红薯400亩,朝天椒920亩,小杂粮、油葵1000亩,试种水稻30亩。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引导群众结合旅游发展,逐步提升亩均产值,实现高产量、高效益。二是发挥主体带动。依托朝天椒、雨岔石旮旯、李泉时令水果、油磨坊等农业经济组织,带动发展甜瓜、冬枣、葡萄854亩,山地苹果2767亩,实现种植、指导、销售全过程服务,将农户和市场有效串联,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发展配套产业。借助大峡谷旅游发展势头,大力引导群众发展餐饮、住宿、门店等旅游配套服务,全镇现有餐饮门店、宾馆住宿、农家乐等506个。全镇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图片4.png

统筹协调,组织保障不断优化

 一是重视“规划”编制。下寺湾镇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思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力求在规划理念、风格、功能上适应发展需求。先后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制了《下寺湾镇总体规划》、《下寺湾镇区控规》,省规划院及设计公司编制出台《甘泉县下寺湾镇“十四五”发展规划》、《下寺湾镇招商引资宣传画册》,制作了重点镇宣传片、重点镇标识、展板、沙盘等,持续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强化示范镇宣传。二是强化日常管理。镇政府内设市政办,明确一名领导和一名干部管理市政工作,雇用保洁员16名。平时管理依靠市监、交管、交警、派出所联合执法。近年所建设垃圾填埋场由镇政府管理,污水处理厂由建设方代管,净化水厂2017年移交水务集团甘泉分公司管理。移民小区一期由县扶贫局管理,二期由镇政府管理。街道、人行道和其它设施平时由镇上维护。三是创新管理模式。计划全镇的垃圾清运采取公共服务采购的模式,聘请相关人员,定时定点进行垃圾清运,同时,全面推行乡村治理联动联创工作,建立镇、村、站所联席会议制度,在全镇10个行政村(社区)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以张家沟、闫家沟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充分应用农村信用体系,夯实农村院落“四包两禁止”责任,明确农户卫生责任区,大力开展“八清一改”、“清河行动”等集中整治活动,持续开展“清三堆治五乱”行动,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步伐。


责任编辑:李晓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