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您家的草莓甜度这么高,为啥不试试线上直播?”“阿姨,这酵素肥的配方能再优化下,我给您看几个案例……”近期,咸阳市秦都区的田间地头来了群特殊的“学生娃”—10名由北京大学博士、硕士组成的实践团,带着专业知识和青春活力,给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
6月22日至30日,这群来自不同学科的高才生扎进秦都区的村庄里,深入调研了辖区及周边县区21个村庄和农业园区。从双照街道的草莓大棚到马庄街道的红薯加工厂,从庞南刘村的“五老说事团”到刘古愚纪念馆研学基地,8天时间里,他们用脚步丈量秦都,用专业破解难题。在秦宝中学的讲堂上,关于人工智能的分享让学生们眼睛发亮;“治愈地球之旅”专题讲座,把燕园的景观设计理念种进了孩子们心里。
不同于传统的调研,北大高才生为村庄发展量身定制“诊断方案”。在大魏村,他们用SWOT分析法梳理出“文旅赋能+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在“秦都区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鑫诚现代农业园区,提出要突出农业技术人才的运用,发挥他们在育种、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培育绿色高品质的农产品。
“这些娃娃不只会读书,还懂种地!”直堡村党支部书记感慨道。针对红薯有国家地理标志却愁销路,便策划“红薯的逆袭”系列短视频,把“救命粮”的历史故事讲给年轻人听;看到庞北村的木器加工还停留在代加工阶段,他们支招,用好本村“能人”这个群体,发挥他们的技术和人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木器产品,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认可度。
座谈会上,为北京大学调研实践团的10名成员颁发了“青春秦都引才推介官”聘书,强化校地合作,增强秦都引才吸引力。区级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认真听取了北大实践团的调研情况介绍,从每段文字、每条建议都能感受到这些北大高层次人才对秦都乡村振兴事业的关注和感情。这场从都市象牙塔到黄土塬畔的双向奔赴,是秦都以开放姿态迎接这些北大学子创新思维的鲜活注脚,相信在他们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下,必将为秦都乡村振兴与人才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供稿: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