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起县吴起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产业兴县”发展战略,立足城郊区位优势,坚持将设施农业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持在设施装备智能化、生产技术绿色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特色产品品牌化、产业链条韧性化等方面精耕细作,棚栽产业成为支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集群,焕发出“棚”勃生机。
科技赋能,提升生产效率。告别“弯腰曲背”,拥抱“指尖农业”。设施迭代升级。统筹新建与改造大棚迭代升级,今年改造提升杨青日光温室大棚34座,张坪新建日光温室大棚54座,全部配备自动卷帘、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测等先进装备。目前,全街道共建500座标准棚,实现智能化大棚占比达60%,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科研机构、县农机蔬菜部门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集成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中熟堆肥、自制液肥、绿色防控、有机基质栽培等生态高效技术8项。数字农业不断嵌入。在马湾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物联网平台,实现环境参数实时监控、生长模型智能分析、生产操作远程指导、产品质量全程可控。园区产量平均提升25%,商品率达到95%以上。
融合“链”变,全面提升价值链。跳出“就生产抓生产”的思维,以“融”为钥解锁产业发展新境界,实现纵向贯通,横向拓展,立体发展。纵向贯通“产加销”。在产业聚集区配套建设容量500吨的预冷库、分拣包装烘干车间2处,有效解决“最初一公里”问题。洽谈引进山西农业公司,开发香菇脆片、鲜切沙拉、特色果酱等系列产品,提升初级农产品附加值。横向拓展“农文旅”。依托榆树沟食用菌园区、刘河湾红色研学基地、袁沟、南沟度假村,开发“四季采摘”、“红色研学”、“农耕文化节”等特色业态,精心打造集科技展示、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1500人次,旅游收入达8万元。外向融通“果畜棚”。把棚栽、畜牧、苹果三大主导产业立体规划建设,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益,形成了蔺砭、榆树沟果畜菌循环村(园区)、刘河湾果畜循环村等特色园区。目前已新建千头生猪养殖场24个,百头牛场10个,对街道6000亩果园全面落实了果园标准化管理各项措施。
联农带农,多元机制促共富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业发展红利精准滴灌至农户。利益联结稳根基。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引进培育山东水发、陕西菇厚康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规范发展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80%以上从业农户;创新“借棚还菇”“借棒还菇”模式,将农民深镶产业链。塑造品牌增竞争力。狠抓“三品一标”,持续推进马湾香瓜、杨青黄瓜等地标性果蔬的有机认证。目前品牌农产品溢价率达20%,全街道园区产品销售额达2600万元,为产业注入品牌竞争力。服务保障促双赢。不断培育和扶持农机、苹果、棚栽等农业化服务组织成长,灵活采用半托、股托、全托等社会化服务模式,确保带得准、联得稳、富得久。
供稿:吴起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