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白县坚持把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紧盯“选、育、用”三个环节,着力破解村干部队伍建设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问题,激活村级后备力量“一池春水”。
聚焦储优强基,拓宽视野“选”。坚持好中选优原则,将内选、外引相结合,突出“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导向,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选拔范围,确保村级后备力量数量充足。截至目前,全县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共计91人,平均年龄4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5%。
聚焦培养历练,创新载体“育”。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主任)结对帮带机制+集中系统培训+试岗压担锻炼,不断提升后备力量综合能力。近年来,分批分层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干部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赴成都、杨凌等地走出去考察学习,开展精准化培训15期1980余人次,开展擂台赛4期,组织镇村书记逐一上台亮晒实绩、分享经验、比拼特色,着力锻造善谋、能干、会讲的过硬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聚焦人岗相适,不拘一格“用”。贯彻“育用结合”理念,建立后备力量“成长档案”,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建立“党支部评议+群众评议+实绩考核”的“3+”考核体系,考准考实村干部日常表现;不断优化用人机制。在届中调整、换届选举时,及时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力量推选进入村“两委”班子,持续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提拔和重用优秀第一书记2人,2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为乡镇(街道)公务员。
(供稿:太白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