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组织联建、产业联动、资源联享的“三联”机制,构建起“党建引领、国企带动、村企联动”的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汉阴特色的集体经济强村富民之路。
双河口镇三柳村田园综合体
组织联建激活发展动能。漩涡镇东河村按照“强村带弱村、川区联山区”联建模式,将毗邻凤堰梯田景区的田凤村、中银村纳入联建体系。通过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共享智慧育苗大棚、烤烟种植技术等资源,2024年联建村烤烟种植面积突破1100亩,实现产值407.32万元。目前,汉阴探索形成镇镇联、区域联、链条联等7类联建措施,搭建起138个支部间工作载体、5个镇际间工作平台、33个发展协作区域,带动140个村(社区)分红422万元、40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4500余元。
漩涡镇东河村千亩烤烟
国企赋能构建共富链条。“国企带镇村”模式的深化实践为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县乡村振兴集团统筹13个镇村子公司,构建“1+10+N”三级联动架构,将5.03亿元经营性资产纳入统一运营。双河口镇双汉实业有限公司整合8个村扶贫资产,打造三柳田园综合体,2024年实现分红27.6万元。平梁镇21个村通过“党支部+国企+合作社”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分红37.15万元。2024年,全县14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强村达24个,形成“国企壮筋骨、集体添活力”的良性循环。
中堰村产业基地
村企联动激发内生动力。涧池镇军坝村与永丰生态农业公司联建的高密度养鱼基地,带动形成5500亩水产养殖带,发展渔光互补、鱼菜共生等多元模式。城关镇中堰村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盘活500亩闲置土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七彩圣女果采摘、荷虾养殖等农旅项目,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6万元,位居全市前列。通过实施“六大行动”,60个一类村带动74个二类村、14个三类村实现晋位升级,形成“一村一品、多村联动”的产业格局。
2024年,汉阴县入选2024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2亿元,较上年增长28%。从月河川道到凤凰山麓,处处涌动着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潮,通过党建链引领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汉阴样本”。
供稿:汉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