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穿行在秦巴山深处的镇坪县曾家镇五星村,漫山遍野的中药材在晨光中舒展新绿。标准化种植基地里“党员责任区”的红色标牌与翡翠般的黄连叶交相辉映,见证着这个深山村落从“荒坡遍野”到“药香满山”的美丽蝶变。
支部领航 激活绿色动能
站在满眼新绿的林下黄连种植基地,五星村支书朱仕明随手捻开一株黄连根茎:“两年前这片山杂草比人高,如今这无人问津的荒山,竟成了点药成金的‘聚宝盆’。”顺着他黝黑的手指望去,黄连、葛根、钱胡等中药材在斑驳树影间蓬勃生长。
近年来,五星村党支部紧扣全县中药首位产业战略,创新构建“支部定方向、党员作示范、群众跟着干”的工作机制,实施“规模化夯基、标准化提质、链条化增值”战略,打造出“一线三园八基地”村域经济格局。目前全村已建成标准化中药材基地3100亩,培育种植大户3户,带动68户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我们现今推广实施的种植技术,能让产量至少翻3倍!”朱仕明介绍,“去年我们建成了五星道地药材加工园,建设标准化加工车间,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机制创新 撬动发展杠杆
面对社会资本入村顾虑,村党支部创新“杠杆招商”模式:利用帮扶资金流转2000亩林地,“零租金”提供给企业种植黄连,约定用工必须优先使用本村群众。“用帮扶资金的‘小杠杆’撬动社会资本的‘大投入’,我们创造了1:200的放大效应。”驻村第一书记刘欣说。
“村党支部实行的‘党员承诺包保制’,替我们解决了不少用地纠纷,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麦渣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骆锡均表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让我们轻松上阵,7年时间我们至少能反哺村民1344万元工资。”
村党支部创新“政策引企、杠杆撬动、以商带户”招商模式,在用好镇坪县中药材种植奖励扶持办法的基础上,整合帮扶资源建立“用地协调—用工保障—基建配套”全链条服务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2000万元,通过企业引领、大户示范、农户参与的方式,发展种植黄连、党参、白芍、葛根、前胡等各类中药材。
三方共赢 绘就振兴图景
清晨五点山雾未散,57岁的钟太桂已扛起药锄。“胸前这枚党徽就是责任!”这位有着19年党龄的“铁娘子”,带领9名党员组建“田间攻坚队”,不仅包抓黄连、白芍种植基地,更将党员活动日搬到地头,通过手把手教学、垄对垄示范,技术帮扶农户47户。在她的带动下,基地产量跃升20%,560万元务工费实打实装进村民口袋。
在党支部统筹下,全村构建起“支部统筹+企业运营+农户参与”联动体系。通过“党员示范岗”指导技术、“先锋责任田”保障质量,不仅建成标准化中药材基地,更带动发展烤烟120亩、乌鸡养殖6500羽。特别在集体经济倍增计划中,党支部创新“协议共建+收益分成+代管分红”模式,携手陕西赛和金等3家企业签订战略协议,让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2万元。
“让村民流转拿租金、基地领薪金、入股分股金、创业挣现金,这就是咱们村的三赢密码!”帮扶部门县审计局负责人王建平不禁感慨:“现在的五星村是支部谋路子、企业拓销路、村民有活路,真正实现了村集体增实力、企业增效益、村民增收入。”
暮色中的五星村,新修的产业公路蜿蜒山间,药材加工车间药香袅袅。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正沿着“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径,在秦巴深山蹚出一条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