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州区立足资源禀赋,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镇企联建”等发展路径,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引擎,蹚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群众致富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党建领航+产业联动”筑根基,挖掘致富小切口。依托“红色、生态、文化”资源禀赋,以文彰旅、以旅兴农、农文旅互融,构建“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方式。深挖红色产业“新”潜能。以渭华起义红色资源为载体,联动竹艺社、刺绣社等产业,打造“瞻仰先烈、参观学习、党性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康养”五位一体新格局,绘就“党旗红、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释放农业发展“新”活力。聚焦农业提质,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全产业链,小涨社区依托阳光玫瑰产业,打造千亩“甜蜜经济”示范区,南沙村创新“一拖二”党建体系,推动“资源变资金、扶民变富民”。拓展农旅融合“新”优势。发展“科普研学”新业态,培育渭华现代农业园农业体验游、李坡村千亩植物园观光游等综合农业园区项目,每年带动农户务工1.5万人次,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乐园”。
“抱团发展+健全体系”塑特色,擦亮增收新名片。突破单村发展瓶颈,以“党委联建、村企协同”激活全域资源。聚力融合发展。各镇(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通过支部互联实现党建联办、党员联动,搭建联席议事平台,构建起村“两委”主导,辖区企业、干部群众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发展途径。着力补齐短板。各镇(街道)党(工)委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村内道路、供水工程、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推进基础设施“村村覆盖、户户延伸”,补足集体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短板。全力压实责任。以镇(街道)为单位划分十个战区“擂台比武”,区级领导联镇包抓、镇村书记挂帅攻坚,推动产业连片发展、效益规模倍增。
“优化服务+联合提升”汇众力,做好振兴大文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规划连片实施、产业连片发展、资源连片投入,推动“一村富”向“全域兴”转变。强化区域联建。通过环境共治、产业共建、资源共享,以遇仙村、毛沟村等党组织为示范点的连片发展区域势头正盛,引领带动全区整体打造高效果蔬、工贸服务加工、乡村旅游、特色干鲜果、土特山货等五大产业经济带,推动“强片拓面”。深化利益联结。推行“5221”分配机制,借鉴“村党组织+”“联合党委+”两种方式,将群众、支部、企业等多方主体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中,激发群众动力、分好利益“蛋糕”。推动发展联赢。村党组织帮助联建企业协调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企业在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向联建村倾斜,建立“企业+村党组织+农户”产品供应机制,电热毯厂、毛绒玩具厂等一批“强村公司”逐步成长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供稿:渭南市华州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