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阳县新池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一核五会六个一”乡村治理体系,在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文明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思想、强堡垒,唱响政治建设“主旋律”。持续强化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等制度,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专题研讨6次,集中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学习8次,探索形成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各支部结合实际“深学”、党员个人积极主动“自学”的“三级联学”机制。深化三年行动。结合实际制定《新池镇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2024年度工作方案》,围绕“一强五好”标准,通过摸排确定“一类村”5个、“二类村”8个、“三类村”1个,分类进行施策、典型示范引领,同向发力、争先进位。打造党建阵地。聚焦规范支部标准化建设,对街道社区、坡南村、行家庄村等3个村的阵地进行提升,在“支部创品牌”活动中,对各党组织常态化开展规范提升,成功创建五星级党支部2个、四星级党支部2个、三星级党支部2个。发挥党员作用。采取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方式常态化做好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教育监督管理服务工作。挖掘各类致富领富土专家、田秀才等30余人,建立在外乡贤人才储备库30人,累计为村级发展争项引资5次、提供集体经济产品销售渠道10余次、开展助学慰问15次等。
抓产业、促增收,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以“吨粮镇”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广玉米增密度、小麦宽幅播种、节水灌溉等技术,全镇全年种植粮食面积8万余亩,建成高标准粮食示范方田500余亩。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并在14个村(社区)统一设置田长制公示牌。提升特色产业质效。通过推广“合作社+园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壮大,目前全镇红薯面积7000余亩、红提面积2万余亩,现有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1个、县级园区5个,添缘园区率先建成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围绕打造养殖业重镇,招引石羊农科集团入驻新池,建设生猪云养殖场区5个,年销售仔猪24万头,其中,坡南村生猪养殖场年出栏肉猪6000头,集体经济年增收80万元。促进集体经济壮大。推行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有针对性地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以来,红星社区薰衣草园区共带动脱贫户124户446人。北顺村社区工厂解决200余人的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全镇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以上的村有2个,50万—80万元的村有3个,其余村集体经济均有10万元以上收入。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建立人居环境整治“三五”机制,持续开展农户改厕,严格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机制,建立定时收集、定点投放、定人督导的“三定一督”模式,投放垃圾桶601个,累计转运生活垃圾1200余吨,整治垃圾场14个。
抓机制、暖民心,奏响文明乡风“最强音”。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探索“一核五会六个一”乡村治理体系新模式,发挥村庄建设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五会”作用,促进协调联动、同向发力。以牛庄村创建议事协商示范点为契机,健全“一事一登记”制度,推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纵深推进平安建设。依托镇村乡村说事室,开展“乡村说事”32次,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月研判制度,处置各级信访件120件、调处矛盾纠纷37件,推动全镇持续和谐稳定。建成牛庄、行家庄、韩庄、北顺4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系列评选活动,16人获评县级好人(标杆),累计表彰好公婆、好媳妇等先进模范500余名,带动文明乡风向上向善。持续推动文明实践。深入开展“家风家训进万家”、创文知识进万户等宣传活动,组建“五老”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余场次、文明实践活动440余场次。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活动62次,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2件,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供稿:合阳县新池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