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聚焦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农村活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找准“关键点”,在强基固本上求实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会2次、分享会76次、巡回宣讲党课72次、红色宣讲活动36次,组织开展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培训会6期。扎实开展“五基四化一争创”活动,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龙湾村等7个村进位“一类村”、孙崖村等2个村进位“二类村”,整顿软弱涣散村木家坪村,先后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集体“三产”兼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夯实基层组织根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找准“支撑点”,在产业发展上破难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积极推广苹果产业“3332”栽培模式670亩,建成有机苹果生产基地1300亩、美丽果园和高质高效果园2个。建成卧虎湾村省级苹果示范园,新建木家坪、李家砭大弓棚82座。围绕“红色研学、特色种养、地标美食”的产业定位,充分挖掘特有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开发以“陕北三战三捷纪念馆+蟠龙战役烈士陵园+安全事迹陈列馆+刘易事迹陈列馆”为主的红色旅游线路,协同发展住宿、娱乐、休闲、物流等新型产业集群,打响叫亮“红色蟠龙”和“玉皇庙烩菜”两张名片,一体构建“红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找准“基础点”,在乡村治理上见真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压紧压实网格责任,有效发挥在信息排查、矛盾化解、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使“小网格”支撑“大治理”,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系、和谐不出“格”。结合实际不断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用自己的人管自己的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扎实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好儿媳、好公婆”等评比表彰活动,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乡村治理成效明显。持续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净化整治农村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年共开展环境卫生整治86次,新建卫生厕所104座、公厕1座,创建蟠龙等重点达标村2个,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找准“落脚点”,在民生保障上用实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工作,全面落实好重点人群稳控措施,充分发挥“融救助”机制作用,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持续完善提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服务群众的能力,用好用活“民情五步工作法”,做到听民声、察民情、办民事、解民忧,全年共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35条,已办结35件。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责任,从源头上消除各种风险隐患,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供稿:延安市宝塔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