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原县嵯峨镇屈家村秉持“重点改造、全域提升”理念,以“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指引,深入贯彻“四不四有”要求,全力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在党建、产业、基建、生态、文化、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红脉贯穿、六色交辉的生动景象。
党建聚能,闪耀红色领航之光。屈家村将党建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坚持优化村级班子结构,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推选一名能力突出的90后年轻同志进入到村两委班子,切实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积极培养吸纳政治素质强、文化水平高的年轻人到党员队伍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去年以来共发展3名党员。扎实开展“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对标“一强五好”标准,查不足、建台账,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完善后备干部帮带培养机制、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统筹推动、全面发力、逐项提升,成功由“二类”村党支部进位到“一类”村党支部。
产业添翼,绘就金色富路新篇。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格局下,屈家村两委紧密结合村情实际,盘活用好土地、产业、人才资源,拓宽富民增收新路子,逐渐形成笼养鸡、花椒栽植和苗木花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全面摸排种养殖现状,系统谋划发展思路,鼓励种养殖大户及家庭农场适当扩大规模,提高种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目前全村有家庭农场近30家、蛋鸡存栏25万羽、猪牛羊存栏5000头。争资引资280万元建设嵯峨镇蛋鸡标准化养殖场,引进全自动养殖技术,建成后预计提升村集体经济20余万元。村内人均耕地面积少,鼓励群众利用山地、坡地发展规模化花椒种植,目前全村栽植花椒达2400亩,每年收入可达500余万元。投资60万元建设屈家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基建夯基,筑就银色宜居新貌。屈家村全面优化绿化布局,利用房前屋后、公共区域、边角空地实施绿化工程2510㎡,鼓励群众栽花种果种菜,实现“开门见绿、移步换景”。安装太阳能路灯99盏,建立村级保安巡逻队,为村民夜间出行筑起安全屏障,让小路灯照亮大民心。新修水泥道路860m,联通黄家组与三方路;黑化道路约3公里,拓宽修缮路面334m2,修整村内排水工程并加设盖板1520m,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舒适。评选“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标注“共产党员户”,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每年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求学氛围浓厚,今年三原县文科状元花落屈家村;以村民住宅墙壁为宣传主阵地,融合习语金句、乡村振兴、农耕文化等元素,扮靓乡村,弘扬文明新风。
生态添彩,晕染绿色发展画卷。屈家村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决肩负“守好山、护好水”责任担当,实现从破坏到保护、从荒芜到美丽的华丽转身。引导群众由“开山采石、坐吃山空”模式向“植树造林、果香民富”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投资80余万元在排污沟渠建设四级沉淀处理污水系统,地面打造特色小公园,实现“废水”变“肥水”“臭沟”变“花园”,为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动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劝说搬离露天破烂户1家,修缮整改老旧房屋、残垣断壁等难点、堵点5处,清理房前屋后“三堆六乱”50余处,村庄形象焕然一新。
文化铸魂,勾勒古色乡愁新韵。屈家村依托自身禀赋,深挖地域民俗文化和生态开发利用,在农旅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构建和美乡村、文化底蕴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农旅品牌形象。深挖500年古村老槐树的文化历史,全力做好老槐树保护工作,修建法制宣传广场,吸引游客祈福祝祷,为游客留住乡愁记忆。在进村主干道旁建设红色蝉意长廊,点缀蝉意蝉趣、民俗传说、风车风铃、英雄事迹等,吸引过往游客驻足打卡。结合嵯峨骑行热及道路适合骑行的因素,科学设计骑行路线,规划建设自行车、摩托车旅行驿站,安装充电桩,为摩友提供休憩场所和过路补给。打造农耕文化广场,沿主街安装二十四节气石牌,展示传统农具,宣传农耕文化,为南新街村民规划房前田块,鼓励群众在家门口种植蔬菜,增加游客浓郁的乡村耕种体验。
安全护航,守护蓝色家园之安。屈家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多措并举筑牢安全底线。针对2个地灾点、2个中高风险区,以“225”工作法抓好责任落实,确保守好汛期安全红线。认真落实林长制责任,针对荒草荒坡易燃难防难点痛点,组建应急小分队,对荒坡地进行责任划分,加大巡防频次。积极争取“技防”支持,做到“人防技防”相结合,填补安全隐患漏洞。建立信访矛盾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做好重点群体、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下一步,屈家村将继续深挖自身禀赋,以更高标准做好基础设施补充完善,把屈家村做实做靓;设计打造环湖步道,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库区群众进行搬迁;重点打造屈家蛋鸡养殖,将屈家村建成蛋鸡养殖产业村,重点突破、全域提升,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供稿:三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