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南高新区紧紧围绕“分类指导、争先进位”行动要求,对标“一强五好”创建目标,坚持分类推进,紧盯短板弱项,突出重点、落实落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上下联动,压实基层党组织工作责任。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全面落实“村村到”摸排责任,围绕村班子运行情况、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等内容,逐村开展分析研判、调研指导。党群工作部部务会成员分片负责,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以“五类村”为重点,全覆盖开展督导检查、问题整改。街道党工委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建立班子成员联系支部工作机制,通过清单制定、列席指导、现场观摩等方式,推进阶段性重点任务落实落细。村党组织书记对标“六个一”工作职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为民办事清单”,强化党员联户、承诺践诺、“四议两公开”机制落实,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严管厚爱,强化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村干部违纪违法自查排查,严格落实村级“一肩挑”人员及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责任十六条措施,每季度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涉及不胜任、不称职的村干部,按照有关程序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基层党组织风清气正。下拨35万元党费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为279名村民小组长落实每月1360元工作补贴。组织全区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赴渭华干部学院开展党务知识专题培训,依托“高新大讲堂”对39名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农业种植、金融知识等专业技能培训,14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书记讲给书记听”的方式上台讲治村经验、谈发展思路,村级“带头人”队伍能力素质和工作热情持续提升。
培优育强,激活村级后备力量“蓄水池”。制定印发《渭南高新区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明确11项措施步骤,列出人员资格条件和负面清单,组织纪检、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对初步人选进行联合审查,并落实区级备案管理,确保换届时有成熟可用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组织对后备力量进行谈心谈话,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建立“N+1”帮带机制,明确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和村党组织书记重点联系1名后备力量,采取“理论+实践”“课堂+基地”等方式,组织后备力量参与村级事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
靶向施策,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区党工委书记专题听取汇报,召开党工委会议研究审议软弱涣散村整顿提升方案,逐村成立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选派优秀科级干部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压实包联单位帮扶责任,区党工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整顿提升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街道党工委实行“挂图作战”,认真开展村级问题风险信息排查跟踪,定期调度进展,听取意见建议,调整整顿措施,推进软弱涣散村整顿提升有力、有效顺利开展。党群工作部定期督导调研、现场办公,深入查看措施落实情况、成果转化情况,确保年底整顿任务圆满完成。
多措并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立足全区农业、工业发展实际,探索推广“股份运营”优农业、“村企联建”育工业、“筑巢引凤”拓商业、“资源唤醒”强配套等“四种模式”,大力实施“党建+”工程,通过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企业+农户”等措施,先后成立以党员为核心的产业合作社101家,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红星村年收益超500万元,麻李村、王贺村超100万元。用好中省财政衔接资金,先后投入1900余万元,扶持龙背村、上庄村等发展设施农业、加工制造、仓储物流等,建成大闵村农贸市场、高新区农产品展销中心,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更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供稿:渭南高新区工委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