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阳县认真落实中组部和省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目标任务,着力在强思想、夯基础、聚人才、抓经济、优治理上下功夫,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强化理论培训,筑牢思想共识。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党性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集体学习368场次、研讨交流216场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深化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农村党建等重点任务,分批次举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培训班等县级重点班次20期2537人,组织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5期580人,持续提升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
突出夯基固本,建强战斗堡垒。以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个,实施村(社区)活动场所规范建设48个,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36个。以留育结合建强农村骨干力量,实施“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142人、“归雁计划”38人,乡村CEO培训6期133人,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544人,研判补配村干部6批230人,为全县在职村(社区)干部预算缴纳补助“三险”和“工龄”、学历提升补贴245.6万元。纵深推进“三联三促”活动,围绕新材料、康养、绿色食品等产业链,建立产业型党支部25个、产业型党小组288个,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集聚优秀人才,激活内生动力。聚焦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实施“丰阳英才”计划和“乡贤回归”工程,评选表彰全县第三届优秀拔尖人才26名,培养本土企业技术人才32人、乡土专家54人。紧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建立农业产业专家工作站5个,深入企业召开人才引进需求恳谈会,收集微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等专业企业引才计划104项,实施“人才+基地”“人才+项目”“人才+课题”帮扶模式,开展农业产业、医疗技术、教学示范课等人才培训9场次1125人。落实全县高层次人才职级晋升待遇7人,慰问专家人才86人次,让人才潜心做研究、安心干事业。
抓实集体经济,拓宽富民路径。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通过强村带弱村、联建共建,推进优势互补、互促共赢,对内部管理规范、经济效益突出、带动成效显著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示范认定,全县确定集体经济示范村39个,经营主体示范点7个。推行落实“县级领导联镇抓部署、业务部门包片抓指导、镇村干部驻村抓落实”机制,28名县级领导包联18个镇办,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粮药菌果畜茶”等农民增收产业,表彰发展村集体经济先进村7个、“十佳经营主体”10个,不断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治理枢纽作用,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巩固提升专项行动,用好县、镇(街道)、社区、片区、网格联动管理机制,将主城区12个社区党总支统一调整为党委,建成党群工作站、爱心驿站15个,完成“拆前台、建后台”12个,深入推行“四个到一线”工作法和“党群联心卡”制度,开展网格员岗前业务培训56场次,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精细化水平,有效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扎实开展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季度攻坚”行动,启动打造“红色物业”示范企业3家、示范小区7个、市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3个。在防汛救灾关键地段、险要位置划分党员责任区1568个,组建党员突击队258支,及时组织撤离群众1.3万户近3万人,全力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做法分别被人民日报《城市先锋》周刊、陕西省委办公厅《要情快报》报道。
供稿:山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