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镇党委的引领下,我们电市镇的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收入增加了,乡村道路修通了,生活环境变美了,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感也增强了。”这是子洲县电市镇的村民们对该镇这几年的发展看在眼里、乐在心头的心里话。
近年来,为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子洲县电市镇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使全镇呈现出产业结构优化、乡村基础改善、民生事业提升、党建基础巩固的良好态势,实现村美人乐产业兴,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子洲县电市镇突出政治引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三会一课”为主要抓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聚焦固本强基,扎实推进“四议两公开”,大力打造张家沟、赵寨2个“党建红旗集群”示范点,加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治理与“四支力量”建设,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信心动力,全面推动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加大党风整治力度,扎实开展“三比三整治、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针对部分干部走读、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加大督查力度,对问题通报到事到人,责令立即整改,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针对当前党员干部思想困惑和工作生活压力等问题,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活动,加强关怀帮扶和心理疏导工作,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关爱党员干部职工,激发党员干部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筑牢思想防线,形成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把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筑牢发展根基的重要途径,组织党员先锋队,带动广大群众,先后发展了湖羊、肉牛、超细绒山羊养殖,德农传统米醋厂大棚和山地温室大棚等15个项目,实现镇村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其中,张家沟山地温室大棚项目目前建有23座大棚,以辣椒种植为主,投入运营以来,已先后为201户贫困户分红121605元;李家湾村白绒山羊项目现存栏4000余只超细绒山羊,涉及土地流转户8户19人,每人每年平均可得380元土地租金;张洞村千亩苹果产业园按照“国有公司+基地+行政村+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已栽植苹果3.3万余株,可为45户56人提供就业岗位,涉及土地流转户71户162人,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32元土地租金。
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乡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新修环山路30公里,新修产业项目道路5公里,维修部分损毁环山路30公里,硬化村组道路6.2公里,公路交通建设得到进一步优化。集中人力、物力对境内子横公路和电李路沿线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净化整治,聘请8名环卫工人坚持每天进行环境卫生清洁工作,使子横公路沿线“脏乱差”问题得到彻底改观。以张家沟、吴园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引领,全面推进农村环卫整治工作,张家沟村主干道路两侧全部改造为蓝砖、黄砖砖砌绿化带,栽植侧柏、金叶榆等各类绿植,实施砖铺入户道路建设工程,开展庭院硬化、美化、净化工程,人居环境呈现新景象。2020年,张家沟村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村庄与榆林市美丽宜居示范村。
“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留守在村里,生活很单调、很寂寞,自从村里建了互助幸福院,大家经常在一起娱乐、锻炼、交流,生活充实多了。”电市镇王庄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对该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建设互助幸福院的举措赞叹不已。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在王庄新建农村互助幸福院,提供各种娱乐设施,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以建强党建堡垒为目标,针对赵峁村村委会办公阵地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的情况,重新选址修建办公阵地,累计投资40万元,共修建8间平房;在庙坪村新建党建办公阵地,并建设文化广场一座、生产桥一座,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建设镇政府新的工会活动阵地,为跑步、打台球、乒乓球等体育锻炼创造条件,极大地丰富了全体干部的业余生活,使乡村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