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延川:下好城乡医疗“一盘棋”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20 08:42 作者:周恒宇 张伟 康烁

“你的病情稳定多了,最近按时吃药没?”近日,在延川县延水关镇呼家塬村,村医杨泽东来到村民呼文弟家,为其看病送药。在杨泽东的悉心治疗下,呼文弟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现在的医疗服务太好了,大夫每月上门好几次。小病再也不用去城里,我们在村里就可以看。”2月11日,呼文弟说。

以前,呼家塬村村民有个头疼脑热,需要去县城的医院就医,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增加了经济负担。

如今,村上为每个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当地乡镇卫生院会根据村民健康档案定时定点按需进村入户,提供送医送药送健康服务。

“我们村1228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可以有效监测到村民的健康状况,精准地帮助医生对村民进行健康指导和疾病治疗。”杨泽东介绍。

2024年,延川县13家乡镇卫生院坚持“流动医院+流动药房”医疗模式,累计入村巡诊2187次,服务群众54148人次,实现了从“群众跑”到“医院跑”的转变,给农村群众看病就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为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增强群众就近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延川县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全力打造以人员下沉为核心、流动医院服务为载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构建优质高效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我咳嗽好多年了,一直治不好。这次通过杨大夫的诊治,在家门口就把病看好了。”延川县文安驿镇下驿村村民高瑞生说。

高瑞生口中的“杨大夫”正是响应县级医院人员下沉政策号召,到文安驿镇卫生院坐诊的杨君兴。经过仔细诊断,杨君兴对高瑞生进行了一系列治疗,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顽疾。

在文安驿镇卫生院,像杨君兴一样的医生还有很多,他们以“自己跑”代替“病人跑”,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延川县‘医共体’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专家下沉帮扶带教、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提升了我们的医疗水平。”延川县文安驿镇卫生院院长惠彩莲说。

2024年,延川县结合县域实际,重点推行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文安驿镇、杨家圪坮镇、延水关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紧密型医共体医疗模式,逐步优化“流动医院+流动药房”的镇村医疗一体化服务模式,全面落实基层首诊负责制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通过“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的方式,让一般常见病留在基层诊治,危急重病人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上转县级医院诊治,康复期病人下转分院进行后续治疗,充分发挥了县镇两级医疗技术优势,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

“我们将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医疗投入、完善医疗设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惠及全县群众。”延川县卫健局局长张海岩说。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