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18 15:11 作者:张丽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历史使命,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育人目标上具有契合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通融性。新征程上,要利用好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育人工作实效。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用好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形成敢于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薪火相传的奋斗拼搏中创造的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文化教育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还能有效地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教育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力量。新征程上,高校要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广大青年筑精神之基、行使命之力、积复兴之势。

把握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的内在契合性

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要用活红色资源,用好“行走的思政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红色资源是人们超越时空、感悟红色历史的客观载体。将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引入真实的历史案例、生动的人物故事等,使课程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利用实践教学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提升传承红色文化的能力。同时,思政课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将红色文化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各门必修课之中。在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核心教材的基础上,找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切入点,丰富和拓展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陕西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照金精神、西迁精神以及众多的革命旧址等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让学生在场景叙事、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聆听革命故事、感知革命文化魅力、体验革命文化力量。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创新。高校要运用新媒体,通过设计红色文化教育网站、打造线上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创新红色文化教育表现形式,不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要通过图文、视频、虚拟讲解、AI互动、模拟线下展厅场景等方式,向学生讲述红色历史,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和关注红色文化。

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增强思政育人实效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推动高校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凝聚的精神文化结晶,既体现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风貌品格等精神层面,也熔铸于制度机制、遗迹遗存、文化艺术等具体形态之中。大量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革命历程、理论体系和价值观。西北工业大学深入开展“总师思政课”“大国三航”等特色课程,学校形成以“总师育人文化”牵引全员参与、全过程贯通、全方位浸润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坚定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通过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从而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西安交通大学用交大西迁的动人故事,教育广大学子传承“西迁精神”,续写爱国奋斗新故事。

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有机结合。高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改进中创新,在创新中改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握主动权,将包含红色元素的思政教育融入教书育人的全领域;唱响主旋律,让激活红色基因的德育实践融入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建好主阵地,将弘扬红色传统的品德修养融入校园生活的全方位;善用新手段,将高扬红色旗帜的文化涵育融入宣传阵地的全时空。

高校肩负着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化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结合,不断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