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杨陵区:打造农科特色的“三个课堂”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11 11:05 作者:王晨曦 行波

“这片爬山虎和课文中描述的非常相似。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我们会组织学生仔细观察。”10月8日,杨凌示范区杨陵高新第三小学教师李文翠告诉记者,一堂生动的室外语文课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近年来,杨陵区持续巩固“双减”成效,深入推进课堂改革,着力提升素质教育,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将劳动教育实践、非遗等融入“三个课堂”,打造具有农科城特色的“教育名片”。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这是五年级课文《桂花雨》中描述的场景。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杨陵高新第三小学的学生在学校的桂花大道体验了一次“摇桂花”。

“每年桂花盛开时,老师会和学生一起轻摇桂花树。看着一朵朵花儿在风中掉落,学生们欢呼雀跃。”李文翠说,学生会把摇下的桂花收藏起来,做个小香包。

在做强“第一课堂”的实践中,杨陵区不断探索课改新模式,积极引导校内课堂教学向提质、增效、减负方向发展。

“新课标提到要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我们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设计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杨陵区张家岗小学语文老师王文静说。

10月8日,在杨陵区张家岗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或头顶狮头、摇头跳跃,或奋力敲鼓、激情满满。

学生敲的鼓来自杨陵区杨陵街道上川口村。上川口村锣鼓制作技艺已有几百年历史,在2011年入选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的社团活动注重与本地文化结合。家长和学生都很喜欢。”张家岗小学副校长徐娟丽告诉记者。

杨陵区邰城实验学校操场上,也同样热闹。学生们正在舞龙舞狮运动一级教练员杜杰的带领下学习舞龙。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非遗,学校邀请我担任社团老师。2021年,我专门考取了教练证。舞龙能够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杜杰说。

在杨陵高新第三小学的西南角和西北角,分别有一小片菜园。菜园里种着辣椒、黄瓜、茄子、萝卜、红薯等农作物。

杨陵高新第三小学校长胡保卫告诉记者,学校每个班级都分配了一块菜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让五年级1班学生许梦晗和朱宇玥印象深刻的是她们参加的“蘸水面一日游”。去年5月,杨陵高新第三小学依托杨凌得天独厚的农科教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区内的小麦试验田、面粉加工厂、蘸水面老店,了解小麦从育种到加工,再到制作美食的过程。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还创新开设了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课程体系。”杨陵高新第三小学教科室负责人李丹说,“比如在霜降时节,学校组织学生拔萝卜,还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生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

杨陵区积极拓展科技场馆等研学线路,常态化依托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等地,构建“校内实践区+家庭实践区+校外实践基地”模式,不断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内涵。截至目前,杨陵区设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16个,聘请校外劳动实践指导教师17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和研学旅行活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