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创新管理体系 加速成果转化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14 08:10 作者:张梅

“实验室里‘沉睡’了10年的科创‘种子’被充分‘唤醒’,在这片沃土落地生根,释放出无限可能!”7月10日,说起成果转化的经历,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刘明感慨道。

在“三项改革”和秦创原各项政策的支持下,短短2年多,由该团队创办的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三轮融资,取得13项专利,研发的高品质电感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5G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刘明团队科研成果顺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背后,是西安交通大学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的探索。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中,西安交通大学坚持“四个面向”,以一流大学建设为抓手,以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为目标,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为核心任务,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探索“先确权、后转化”的有效模式,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和成果转化积极性。

按照科技部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相关部署要求,该校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聚焦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为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吃下“定心丸”。

在此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从操作层面进一步探索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使用权赋权工作,出台了《关于科技成果自主实施授权许可的有关规定》,规定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可申请成果的使用权,并将赋权成果技术入股成立公司。在产业化取得成功、公司盈利后,成果完成人与学校办理成果转化手续,取得成果的所有权。该举措进一步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速了学校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学校还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和明晰了科技成果转化审批流程,理顺了科技成果的体制机制,有效运用管理制度指导和推动教职员工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全面提升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西安交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政策保障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构建了开放灵活的“1+2+X”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其中,“1”是由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牵头,负责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2”是会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与教育发展研究院两家技术转移支撑单位,负责方案的推广与校外资源的对接;“X”是联合校内外创新研究院、风险投资基金、双创基地等,共同构成相互促进、互相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想法到市场的诸多挑战。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探索——

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打造专职科技经纪人团队。为了让高校科技成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对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了“1+N+X”科技服务体系,打造了包含“市级技术转移中心+区县工作站+领军企业工作站+飞地孵化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成果转化基金”的立体联动创新驱动平台。目前,该中心已在全国布局38个科创基地,将技术转移科技服务和高校成果直接对接到市场需求第一线。近3年来,该中心累计在全国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4000余场,走访企业1.3万余家次,促成产学研合作金额超2.6亿元。与此同时,该中心建立了一支64人的专职科技经纪人团队,其中10人专职服务于高校教授团队,54人专职服务于全国地方政府及科技型企业。

打造“概念验证+种子+天使”孵化体系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引入158家金融机构,梳理专利及非专利存量技术成果3万余项,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成果清单。近3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科技经纪人团队走访高校教授1600余人次,首批累计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200余项;孵化注册科技企业203家,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6亿元。

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加快了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截至目前,该校已完成长期使用权赋权项目141项,涉及机械制造、高端装备、能源动力、航空航天、新材料、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孵化高科技企业140余家,其中绝大部分企业已获得社会资本注资。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