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泾阳县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落实省市县开展“三个年”活动部署为抓手,紧扣全县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教育系统抓党建、强队伍、促内涵、提质量、创品牌、保安全,综合施策,集中攻坚,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做亮做优做强“优学在泾阳”教育品牌,努力打造西部现代化教育强县。
强化项目实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11个重点建设项目,分别为实验小学二期工程,建设2#综合楼及附属设施;三渠镇第二幼儿园教学及辅助用房项目,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1072平方米;云阳镇中街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项目,投资383万元,建筑面积1368平方米;口镇中学体育场地项目,投资396万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口镇官道小学体育场地项目,投资65万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安吴镇安吴小学体育场地项目,投资184万元,建筑面积5111平方米;王桥镇东街小学体育场地项目,投资114万元,建筑面积3166平方米;云阳镇明德小学体育场地项目,投资160万元,建筑面积4445平方米;王桥镇社树小学体育场地项目,投资175万元,建筑面积4862平方米。
建强两支队伍,促进干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进一步健全教育、宣传、考核、奖惩与监督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月”活动,树立和表彰一批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最美乡村教师典型,深入推进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对失德失范行为的通报惩处力度。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途径补充新任教师(不少于90人),向薄弱学科、短缺学科倾斜。争取“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统筹好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培训,注重培前调研、培时严管、培后跟踪,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促进教育改革深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严格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三个《评价指南》等要求措施,统筹推进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等各层面的评价,促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进一步优化。加大投入,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着力促进普惠性幼儿园内涵发展。加快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落实“稳生源、补短板、强帮扶”等县域普通高中振兴各项举措,协调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多样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巩固“双减”工作成效,聚焦提质减负,优化课后服务,持续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夯实非学科类校培机构归口管理责任。规范招生秩序,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严查违规招生行为。
聚焦质量核心,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我们应该树立“全员抓管理、全程促内涵、全面提质量”的意识和责任。遵循教育规律,落实教学常规,突出精细管理、过程管理和高效管理。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全面推进“课堂革命”,以研促教,加强“三个课堂”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水平。狠抓“两考”备考研究,有序推进新高考改革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织密“五育并举”培养链,丰富泾阳德育品牌新时代内涵,建成一批红色研学基地和路线,打造一批书香校园。按要求开齐开足体音美劳课程,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小学生运动会和单项竞赛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锻炼时间。全方位推进“五育并举”,强化“五项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紧盯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教育创强工作。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认真实施市级复评台账式管理和销号整改制度,强化督导检查,做好省级普及普惠县督导迎检工作。按照《泾阳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达标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2023年未通过督导的学校进行复评,对2024年申报的学校进行实地核查。做好陕西省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价工作。推进责任督学区建设,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
关爱留守儿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亲情联系室”“儿童之家”的功能作用,进一步调动和提高“爱心家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困难、留守等特殊群体儿童给予心理激励和困境帮扶,做到关爱保护全覆盖。坚持实施“让我们做朋友”和“心智素养”两个儿童阳光课程,每年寒暑假在农村2至3所学校开展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帮助孩子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假期生活。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不断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理论性、科学性与技术性,努力构建基于优质发展理念的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新模式,促进家校共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努力打造家校共育品牌。
供稿:泾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