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潼关:三项措施写好乡村振兴“文化答卷”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11-30 14:45 作者:任彤

近年来,潼关县坚定实施“文旅兴县”战略,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推新升级,“软”“硬”兼施,写好乡村振兴“文化答卷”。

阵地建设有“广度”,强壮文化“筋骨”。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在古城景区建成陕西省图书馆“关西书屋”分馆,新增县检察院图书流通服务点,县图书馆在全县各党政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多个行业共设立6个直属分馆、9个馆外流通服务点。高覆盖扩大公共文化空间。坚持城乡均衡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上下联通、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总分馆体系,形成统筹馆内馆外、线上线下的立体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促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目前,完成全县5个镇(街)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建设,2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提升公共文化平台水平。按照国家二级馆标准实施“两馆一中心”项目,新建图书馆、文化馆,预计2024年3月底完工。按照行政村“6+Ⅹ”、社区“7+Ⅹ”建设标准,采取“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方式,分批对全县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具有辖区特色的文化阵地。

队伍建设有“热度”,铸就文化“灵魂”。组建文化文艺骨干队伍。动员文化骨干60余人,组建文艺小分队、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文化人才赋能团等队伍,发挥文化文艺骨干带头作用,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图书流动服务、公益电影放映、戏曲进乡村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组建“一村一品”文化活动队伍。紧紧结合各村(社区)文化内涵、旅游特色、活动品牌、人才特性等资源优势,组织引导各村(社区)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群众活动需要的文化活动队伍。目前,各村(社区)均已建立本地特色文化活动队伍,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四知黄河老腔队、坡头女子舞蹈队等文化活动队伍在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培养。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艺术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知识培训、图书管理员培训、阅读推广等各类培训70余场次。通过重点培养、学习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文化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升各类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作方式有“新意”,延续文化“血脉”。持续打造艺术精品。结合潼关特色剧种,融合历史事件、地域文化,打造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新编曲艺《夸父追日》亮相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决赛,创作编排的秦腔革命现代戏《黄河湾纪事》,荣获第十届陕西省文华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创新文化服务形式。支持鼓励镇、村组织自乐班、社团组织、舞蹈队在家门口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秦王寨社区组织老年自乐班、广场舞蹈队等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了“红歌唱响爱国情”活动、“诗词朗诵大赛”、“棋艺大比拼”、“折纸花、送祝福”等活动,将政府办文化、送文化变成了以群众为主体,群众演、群众看、群众受益的模式。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广泛开展了“大地欢歌 潼心筑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惠民演出、“同赴潼村 同兴乡村”夏日纳凉音乐会、“情系黄河 舞彩潼关”第八届千人广场舞、“四进零距”公益电影放映等系列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

供稿:潼关县文旅局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