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黄陵县桥山中学教育集团田庄校区,总校和分校的同学共享教育资源。
11月13日,黄陵县桥山中学青年教师杨征迎着朝阳步入教室,开始新一天的教学工作。
拥有硕士学位的杨征是黄陵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成为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加入桥山中学后,这里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师待遇为我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保障,也让我更有信心为黄陵的教育事业作贡献。”杨征说。
“双师课堂”用数字教育资源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双向流动,通过竞聘上岗建设高质量校(园)长队伍……今年是黄陵县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启动年,黄陵县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构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梯队
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指导作用,构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梯队,近日,桥山中学举行师徒结对仪式,杨征有了在数学学科教学上的指导老师。
“桥山中学坚持发展教师就是发展学校的理念,把教师视为第一资源。我们倡导新教师熟悉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能力,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黄陵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副局长、桥山中学教育集团校长薛永星介绍。
黄陵县按照“国培引领示范,省培辐射带动,市培提升骨干,县培覆盖全县,校培全员研修”的全员培训思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依据《黄陵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黄陵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先后在西安等地开展骨干教师、管理干部、集团化办学、新课程新课标改革等10期培训,累计培训2640人次。
与此同时,黄陵县通过教师管理改革和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切实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在教师待遇提高方面,黄陵县设置班主任津补贴1000万元、绩效工资3000万元,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工资比其他教师工资每月多出300元至1500元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助力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
“实行集团化办学,要让优质教育资源双向流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要解决学校之间差距、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学科结构性矛盾,优化组合最佳师资队伍;要解决教师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黄陵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赵宝说。
11月6日,黄陵县河西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阿党校区及咀头校区的教育教学相关负责人和任课教师聚在一起,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可以把总校目前比较成熟的‘和润课堂’教学模式,在两个分校区推广使用,让学科素养在教学课堂上落地生根。”河西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教导主任蔡金娜介绍。
按照教学规划,像这样的教学质量分析,河西小学教育集团每月各年级分别举行一次,重在搭建各校区学科交流和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学质量共同提升。
黄陵县在推进集团化办学中,各教育集团按照资源共享、教研互动、信息互联、品牌共创的原则,实行事业发展统一规划、教育教学统一管理、人事权和财权统一调配、教育资源统一共享、办学绩效统一评估的“五统一”,缩小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把好学校办在老百姓家门口。
此外,黄陵县按照“急用优先、重点支持集团办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原则,从集团化办学同步互动录播系统建设、基础网络建设、多媒体设备更新、计算机云教室配备和实验考试考场标准化等方面,提升全县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实现县域内教研互动、教育资源共享、互动课堂全覆盖。
以教师交流促均衡发展
目前,黄陵中学与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桥山中学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桥山小学与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黄陵县幼儿园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等“名校+”“名园+”教育共同体合作已启动。
黄陵县幼儿园园长蔡王妮今年通过校(园)长竞聘,又回到自己工作过的校园。“从事幼教工作18年,‘以儿童为本’这五个字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我将发挥专业特长,在与像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这样的名园合作中,不断挖掘我们的核心优势,加强自身建设。”蔡王妮说。
黄陵县正通过严格的招聘和科学的管理,建设一支梯队分明、结构合理、能够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校(园)长队伍。
11月7日,在黄陵县店头镇第二小学,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一件件陶艺作品。
“你们为什么喜欢陶艺呢?”
“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我们的好多作品获奖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陵县各学校立足实际,坚持一校一特色,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直以来,我们将黄帝文化传承作为美术课、艺术课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以黄帝文化为内容的绘画比赛、制作与黄帝有关的陶艺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店头镇第二小学校长黑亚军说。
黄陵县将“三个课堂”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有力抓手,深耕“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