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黄宾和他的同学们,马不停蹄地奔波在陕西的乡村。“我们希望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继续在全国各地进行落地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6月14日,黄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他们的参赛作品《活“色”生“乡”:资源型村庄如何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基于陕西省3县16村的案例调查》获得省级特等奖。
该项目立足“资源型村庄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主题,将资源型村庄划分为生态资源型、文化资源型、区位资源型三种类型,调研扎实、实践性强。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项目团队针对资源型村庄展开分类论证,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资源型村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三种方法,并选取陕南的留坝县、陕北的延川县、关中的西安市长安区的16个代表性村庄进行实践分析。
据介绍,他们得出的资源型村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三种方法分别是:生态保护的“三化”发展方法、文化集聚的“三位一体”发展方法、城乡融合的“双循环”发展方法。
黄宾介绍,生态保护的“三化”发展方法是以“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收益”为主线,依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整体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产品、生态文化绿色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文化集聚的“三位一体”发展方法,即以基层党组织引领为核心、红色资源盘活为依托、新兴业态融合为支撑、利益共建共享为保障,推进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功能、多方位、多元化的新兴产业链。城乡融合的“双循环”发展方法,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对内通过构建平台、整合资源,对外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引进、人员反哺将社会资源输入村庄,以区位优势撬动城市、农村双向要素整合。
“我们的研究成果落地后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黄宾自豪地说。
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姚家沟村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既有大片竹林、杏花可赏,又有极具陕西特色的传统饮食、传统文化等可以体验,非常适合发展近郊旅游。“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姚家沟村属于区位资源型村庄,城乡融合发展是该村发展提升的主要驱动力,于是向该村推荐了城乡融合的‘双循环’发展方法,希望姚家沟村能通过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提升产业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黄宾介绍。
据了解,姚家沟村积极采纳了项目团队的建议,并在项目团队提供的发展方法基础上调整了村子的原有发展方式,让村庄集体经济发展迸发出了新活力。
“我们将持续努力、全力以赴,为陕西省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慧、贡献青年力量,并希望在未来,我们的发展方法能向全国推广。”黄宾说。
近年来,长安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科创工作,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用好政策激励激发师生参与科创赛事的热情,围绕学科专业特点,梳理优势项目,组建可持续性高、竞争力强的学生团队;一方面强化专业培训,注重实践研修,聚焦学生科创能力提升,先后邀请行业专家、获奖团队等为学生开展专项培训,并充分结合寒暑期社会实践、本科专业研修等开展赛事孵化与调研,为学生科创工作不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