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陕西省歌舞剧院:绽放文艺精品的时代光芒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05-25 09:02 作者:李静茹

  “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破土、萌芽、生长,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的有力见证。

  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辩证统一,折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志在千秋伟业的远大追求,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明确指引。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干事创业的胸襟,也是谋发展、促发展的境界。从黄沙漫天到林木葱葱,从缺衣少食到生活富足,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右玉历任县委书记展开植树接力,带领人民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无论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推动共同富裕,我们党的事业都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推进的,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中办成的。领导干部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是对的,但要避免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急的是一时之功,图的是一己之利。只有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才能树牢正确政绩观,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功成必定有我”,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姿态,体现的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新时代十年来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广大党员、干部的进取精神,激扬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脱贫攻坚战中,展现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疫情防控斗争中,镌刻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丰碑上……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决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必须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积极作为、正确作为。对于长期战略任务,必须保持历史耐心,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把当下能做的事情做好;对于已经确定下来的任务,必须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责任心,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

  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关键就是看是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不是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既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又尊重规律、保持大局稳定和工作连续性,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急躁心态压下去,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才是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胜方成大胜。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锚定奋斗目标、保持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就一定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一粒火种引燃东方原野,一声号角唤醒至暗黎明,一面旗帜引领通向胜利的方向,一个信念奏响时代的强音。5月4日,由陕西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交响组歌《伟大的征程》,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上演。

  优美的旋律随着指挥棒舞动而流淌,时而舒缓,时而激昂,将观众的思绪一次次带进烽火硝烟、和平建设、奋进新征程的年代……演出在尾声的乐曲和观众的掌声中徐徐落下帷幕,而艺术传递的力量将继续照亮青春和远方。

  2022年5月22日,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大型交响组歌《伟大的征程》在西安人民剧院成功首演。之后,陕西省歌舞剧院陆续在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巡回演出。

  “这是一部新时代讴歌百年党史的作品,也是一堂生动的艺术思政课。我负责写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部分。如何用一首歌词诠释一个历史时期,对我来讲是最大的挑战。在动笔前,我阅读了大量资料,尽量将每个历史时期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风貌融进歌词中。”《伟大的征程》作词人之一段路晨说。

  陕西省歌舞剧院前身是“西北文艺工作团”,1940年9月成立于延安,是当时活跃在革命圣地延安及陕甘宁边区的一支有重要影响的红色革命文艺团体。西北文艺工作团以鼓舞战士斗志为使命,足迹遍布陕甘宁边区。他们创作演出的《如兄如弟》《白杨寨的早晨》《兰花花》等作品回响在红色的土地上。

  新时代,陕西省歌舞剧院实行文化体制改革,艺术生产迎来更大的繁荣发展。以中国歌剧“大汉三部曲”《张骞》《司马迁》《大汉苏武》为代表的陕西歌剧,在历经20余年的艰苦创作后,终于圆满收官。《张骞》《大汉苏武》双双摘取国家“文华大奖”,《司马迁》获“文华新剧目奖”,铸造了陕西歌剧在中国歌剧史上的辉煌。

  2023年5月30日,由陕西省歌舞剧院创作的小剧场舞剧《生命之重》将在陕歌大剧院首演,这部作品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梅兰竹菊”隐喻人的品格、风骨与成长。

  “作品为现代都市题材,同时将现代舞蹈与古典舞蹈相结合,与民族器乐、古典诗词等相结合,舞美、造型以东方美学思想为依托,利用现代实验性装置,营造出简约、清新、雅致的戏剧空间。”舞剧《生命之重》创研室主任、导演张严说,“已过而立之年的舞蹈演员舞台生涯进入倒计时,处在事业、家庭生活的变化与抉择期,未来一切未知,却又似乎充满着无限可能。作品聚焦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反映当下青年努力奋斗的收获与梦想。”

  陕西省歌舞剧院原创交响清唱剧《丝路歌章》聚焦“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建设,以历史的视野、文化的内涵、艺术的角度、舞台的呈现,向世界讲述丝路故事、中国故事、陕西故事,全方位反映“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展示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陕西省歌舞剧院是陕西文艺演出的重要力量。几十年来,陕歌艺术家群体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为讲好中国故事、宣传陕西、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为中国舞蹈事业和中国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陕西省歌舞剧院坚持艺术交流与经济合作共同推进,注重在文化创作领域精耕细作,为夯实‘一带一路’广泛的文化基础贡献力量。剧院作为陕西重要的文化窗口和外向型的艺术院团,相继出访过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西省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铁说,“下一步,剧院将全力创排交响清唱剧《丝路歌章》、民族歌剧《遥远的信天游》、舞剧《生命之重》等一批展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的优秀剧目,向世界讲述丝路故事、中国故事、陕西故事。”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