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陕西省推进“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就是要打破观念、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让省级名师和骨干教师与县域教师结成发展共同体,助力县域教师更快成长

城乡学校“结亲”记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05-09 09:15 作者: 郭诗梦 龚一卓 李大章

QQ截图20230509091615.jpg

小学数学组的帮扶名师与周至县“种子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研讨。记者 郭诗梦摄

  日前,在周至县新区小学数学学科的研讨室里,出现了这样一幕:老师们“变”成了学生,认真聆听省级名师黄慧君讲课。课堂上,这些认真的“学生”一边记录,一边提问,与名师互动交流。

  “这次真的有做回‘学生’的感觉,名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有关课堂教学的启发。”在场的周至县的一位数学教师说。

  近日,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在周至县启动。省级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作为导师,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线上交流、听课评课和辅导讲座等方式,为周至县中小学教师带去“学习盛宴”。以此为始,该活动计划通过师徒结对、课堂把脉等形式,用3年时间持续帮扶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助力县域基础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省级骨干教师王宝茸曾在周至县任教,如今,作为学科带头人导师的她重回故地,高兴之余也不忘职责所在——要竭尽所能完成帮扶任务,为家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添动力。

  省级骨干教师李海燕负责帮扶周至县第一中学的语文组。到周至县后,她第一时间走进教室,聆听朱鸿琰和郭清莉两名教师的语文课,并给出了建议。“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很生动活泼,希望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不能把上课变成‘听课’。另外,课堂时间有限,像配乐朗诵等较为考验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的环节,不建议占用过多时间。”李海燕说。

  “之前总觉得课堂时间不够用,讲课进度有些慢。这次听了李老师的建议后,我感觉在语文教学上豁然开朗。以后,我会更加合理安排课堂内容,让学生学得更扎实。”郭清莉说。

  周至县周至中学高中英语组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结束后,省级英语名师张亚军肯定了周至中学“种子教师”王静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王静在研讨中问:“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仅是死板地背诵单词和语法,没办法领会课文内涵,您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在解读文本时将情景引入,将作者的感情渗透进解读过程,让学生产生共情,从深处理解文本的内容。”张亚军回答。

  “今年恰逢周至中学建校80周年,这项帮扶行动也是给周至中学校庆最好的礼物。”周至中学校长孟杰智表示,这种“结亲式”面对面帮扶很好地从根源上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和细节问题,会带动青年教师加速成长,也将带动全校乃至整个周至县的教育质量提升。学校会加倍珍惜这次机会,让教师在教学能力、管理方法、教育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重塑。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是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陕西省基于“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实践探索的新方式,今年在周至县和武功县相继实施。参与本次周至县指导帮扶的导师共计111名,囊括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以及特殊教育等领域,包含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等10余门学科的老师。

  “推进这项行动的意义就是要打破观念、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让省级名师和骨干教师与县域教师结成发展共同体,助力县域教师更快成长。新时代对每个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家必须共同面对、同步成长。”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表示。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