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图书馆馆员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图书馆与课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如何让中小学图书馆成为教育的“新阵地”?近日,记者走进全省多家学校进行了采访调研。
课堂教学“好助手”
4月20日,记者在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实习基地——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图书馆看到,老师在引导初中部的学生进行《西游记》的阅读分享活动。
“书中描写的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也要以他们的短处对照自己的短处,在学习与生活中改正自己……”“这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是师徒4人的取经之路,更是他们的成长之路……”学生们纷纷表达读书后的所思所感。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学名著,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利用图书馆开展各类主题阅读活动,增强学生们对名著内容的兴趣。”该校图书馆馆员张媛说,“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优秀图书的推荐很重要。”因此,她在图书采购时会注重听取师生们的意见,并建立师生反馈机制,严把图书进校园“入口关”;掌握师生们的阅读需求,利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向师生们进行好书推荐;邀请陕西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者、阅读推广人等走进学校图书馆,分享阅读心得,让学生们爱上阅读。
近年来,“双减”政策下,校园阅读活动增多,中小学图书馆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好助手”。
4月17日,记者在周至县骆峪九年制学校了解到,落实“双减”政策以来,该校以学校图书馆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教师肖晓娟告诉记者,学校每个班都会在图书馆分时段上阅读课,并让学生们写下读书笔记加深阅读理解。图书馆还设立了朗读亭,供学生们朗读名家名作,留下最美的阅读声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书月活动中,学校还开展了“讲绘本故事”活动,让低年级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书中的故事,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4月18日,记者从丹凤县第五小学了解到,学校图书馆通过“阅读打卡”“好书推荐”等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据该校马淑珍老师介绍,学校图书馆开展了“每日阅读”半小时活动,鼓励学生们读书打卡,养成阅读习惯。在“好书推荐”活动中,学校针对低年级开展“我是故事大王比赛”活动,针对中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针对高年级组织读书分享会、写读书笔记、绘读书小报、制作书签等活动,让学生们用各种方式记录自己的阅读之旅。
课后服务新场景
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适龄阶段,如何让中小学图书馆更高效地在书香育人中发挥作用?
“你知道《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称呼都有什么吗?请尝试按照称呼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并按照排序梳理故事情节。”4月20日,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副教授王铮带领实习馆员们到实习基地参与“嵌入式教学”。实习馆员们了解了学生近期读书状况,并将学生所读书籍以提问的方式嵌入教学中。
王铮告诉记者,带着问题去读书,会激发学生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他说:“要让中小学图书馆更高效,需要发挥学校教育和图书馆服务的双重价值。一方面,要让图书馆成为课堂以外的教育‘新阵地’,向学生提供文献资源和阅读指导;另一方面,要发挥图书馆馆员的引导作用,让不会阅读的学生学会阅读、让不爱阅读的学生爱上阅读。”
这也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图书馆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掌握教育学、社会学、儿童心理学、自然科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中小学图书馆还充分发挥场馆场地、文献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成为学生的“第三课堂”。西安市多家中小学图书馆与西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进行合作,在校园里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让大学生参与中小学图书馆服务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大学生作为实习馆员,参与“嵌入式教学”与“行动式研究”,让中小学图书馆服务融入课堂,从传统被动等待师生到馆查阅图书变为主动推送文献信息,协助授课老师开展教学。这种“馆员嵌入式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师生们的欢迎。
中小学图书馆是青少年了解外界、获取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王铮从图书馆学专业角度建议,中小学图书馆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特点、需求和阅读能力,优化开馆时间和馆藏配置;图书馆馆员要增强与师生互动的能力,做好资源开发与推荐,让“阅读”成为“悦读”;全社会需要为中小学图书馆提供更多资源保障和制度护航。同时,中小学图书馆还可与不同类型图书馆加强协作,例如把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延伸到校园、让大学生参与中小学图书馆志愿服务等,通过多种创新举措让更多中小学图书馆成为课堂外的育人“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