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塬上有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这些人多年来把根扎在泥土里、把诗写在大地上,用文艺作品记录身边生活、讴歌时代进步

农忙“庄稼汉” 农闲“文化人”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22 09:21 作者:张军朝

QQ截图20230322092156.jpg

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现场(资料照片)。 通讯员 武小运摄

QQ截图20230322092210.jpg

微电影《耀州抗疫暖流涌》拍摄现场(资料照片)。通讯员 武小运摄

  平时,他们忙碌在田间地头,种粮食,务果园,搞养殖,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农闲时,他们中有的人热爱文学创作,有的人爱好摄影、拍视频,有的人喜欢书画艺术,有的人擅长文艺表演……他们是乡亲眼里的“文化人”。

  这是活跃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塬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多年来,他们扎根泥土,情系乡村,一直用生动活泼的文艺作品记录身边生活,讴歌时代进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油鼓劲。他们在各类媒体和公众平台上不断推出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小说、诗歌、微电影、微视频,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畅谈交流创作体会,相互学习促进。

  深情讴歌生活

  今年60岁的朱村村民朱俊平农闲之余,坚持文学创作三十多年,先后出版了《凝望青春不归来》《丘隅纪事》《丘隅传奇》3本小说散文集。他善于从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创作素材,善于写普通人的故事。他写的散文《白天鹅恋上小丘美》,在生动的描述中,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大美的生态小丘;他写的移村村民赵东红靠收破烂供养两个孩子上研究生的故事感动了许多读者,被多家媒体转载。

  2017年,朱俊平和小丘塬上一帮爱好文化的乡亲们一起,组建了一个名为“丘隅乡土”的文化群。朱俊平和群里的张竹梅、白宝全、张玉峰等96位文学、书画、摄影爱好者,先后以“美篇”形式推介36期文艺作品。在此基础上,他们推出“丘隅文化”公众号,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宣传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好人好事,在当地群众中掀起一股文化热。柴岁书、赵小红、刘婷、王小红、周粉……一个个乡亲们熟悉的名字不断出现在“丘隅文化”公众号里,他们用朴实的文字述说着身边的家长里短,亲切而温暖。

  周粉是移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农闲时,她用文字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的作品经常被当地文联采用,《朱坊河,我魂牵梦绕的家》《一双雨鞋》《那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等散文感情真挚,文笔细腻流畅,颇具文学魅力。

  移村青年赵博兴曾经因父亲患病而贫困,在党的好政策的支持下,他顽强拼搏,务果园、搞养殖,终于摆脱贫困。空闲时,他喜欢用诗歌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感染鼓舞身边的人。几年间,赵博兴累计创作了200多首诗歌。

  文化传播力量

  朱村农民何改荣是远近闻名的“快板大王”,村庄建设、精神文明、农家生活、农业生产都是他创作的素材。多年来,在小丘镇的文化活动和集体活动中,人们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铿锵有力的快板声。疫情防控时,何改荣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先后创作了80多首朗朗上口的快板作品。他将这些作品录制下来并通过小喇叭播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为乡亲们排忧解闷,鼓舞人心。

  退伍军人同兰辉痴爱摄像,对镜头里的光影变化有着独特的理解。2010年,同兰辉回到村里后,坚持用镜头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他带着摄像机和三脚架,走遍耀州区各个角落,先后拍摄了14部微电影,部分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平台。他拍摄的孝心少年王遇雨面对贫困不低头,孝敬母亲、照顾患病姑父的微电影《朗朗的笑撑起蓝蓝的天》,感人至深。2019年5月,他根据残疾姑娘海浪艰苦创业的事迹拍摄的微电影《折翼天使》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疫情防控期间,同兰辉牵头组建了一支“退役军人先锋队”,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其间他拍摄的宣传疫情防控的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累计播放量超30万人次。从小就热爱写作的他,钟情翰墨,笔耕不辍。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经常进行的娱乐活动就是他说诗词的上半句,妻子和儿子答诗词的下半句。

  弘扬时代精神

  小丘村村民武小运坚持摄影20多年,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村庄的点滴变化、美丽的自然景色,都是他镜头摄取的素材。武小运记得,10多年前,他在一户贫困家庭拍照片时,一走进土窑洞就被惊呆了。他看到两排奖状整齐地在墙壁上贴了一圈,有些奖状已经发黄。奖状是这家两个孩子的。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然而由于家庭贫困,姐姐已经辍学回家。从那时起,武小运就下决心要用自己的镜头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小丘村村民李建忠自学编剧,他经常把乡邻间的好人好事、小丘塬上的人文传说写成剧本,无偿提供给影视公司采用。他经常说:“只要能把小丘村宣传出去就行!”

  2018年,武小运和王建明、周建林、朱俊平、白宝全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丘隅影视文化传媒工作室”,致力于宣传地方文化、传播正能量。工作室成立不到两个月,就拍摄了一部宣传小丘名吃的方言微电影《剺面缘》。该电影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他们推出的小丘“快闪”全民齐唱爱国歌曲活动,点燃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受到社会公众的称赞。之后,他们又陆续拍摄推出了《丘隅大地美成水墨画》《正月十五闹元宵》《小丘苹果花海》等作品,为宣传当地社会发展成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小丘村村民张竹梅爱好文艺,被聘为镇文化站站长,她每年都要组织乡亲们举办多场文艺演出。在她的带领下,小丘塬上的村庄里,也像城里一样经常回荡着广场舞的旋律。

  据不完全统计,在小丘镇的16个村中,像朱俊平、同兰辉、何改荣、武小运这样的“文化人”不下百人。近年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爱写作、爱书画、爱文艺的氛围蔚然成风,剪窗花、扭秧歌、说快板等民间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许多忙完农活的村民在空闲时间,创作出了有浓浓生活气息的文艺作品,为乡村文化振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