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这就是急诊科,工作不分昼夜”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17 08:25 作者:霍强

QQ截图20230217082645.jpg

2月7日,刘雅东(左二)在查看患者影像资料。

  “让老人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合理补充营养,希望老人家早日康复。”2月7日8时许,正在进行早查房的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刘雅东,专门叮嘱即将转入普通病房的一位老年患者的家属。

  老人已经86岁,2月4日晚上由救护车送来时已经意识不清了。“当时家属反映,老人有冠心病、房颤等慢性病,得过脑梗,身体不舒服卧床已经有段时间了,因为担心医院新冠病毒感染风险高,就一直硬扛着没来,这次病情加重才打了120赶紧送到了急诊。”刘雅东说。

  刘雅东介绍,进入抢救室时,老人已经浅昏迷,心率快、血压低,双足轻度浮肿。当晚的值班医生迅速查体评估患者情况,值班护士立即采取吸氧、心电监护、抽取血液标本等措施,在向家属告知病情后,迅速做了头部、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半个小时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排除脑梗,是肺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查清病因,值班医生又安排为患者做了肺动脉血管造影,确诊老人是“肺部感染”并有“肺栓塞”后,第一时间安排了抗凝、抗栓等对症治疗。

  当晚,值班的医生和护士忙活了一个通宵,患者的状态才逐渐平稳下来。经过两天的精心救治,2月6日晚上,老人已经可以正常喝水、进食,并能够与家人和医生正常交流。“这就是急诊科,工作不分昼夜。”刘雅东说,“这名老年患者代表了目前部分病人的状况,自身大都有基础疾病,之前受疫情等影响没有及时就诊,现在疫情高峰过后主动或者被动前来医院检查、治疗。”

  急诊科不同于普通门诊,是急危重症患者首诊最重要的临床科室,是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据介绍,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初的疫情高峰期,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最高日接诊患者在600人次以上,其中危重患者达120—130人次。1月下旬以来,接诊量逐步回落至日常水平,每天接诊患者在300人次左右,危重患者40—50人次。刘雅东和同事们的压力小了不少。

  “疫情高峰期,许多患者都有基础疾病,大多数又是老年人,我们面临着救治量和救治难度急速上升的挑战。我们科室共有医生、护士包括救护车司机90余人,分成三班倒,许多同志都是发着高烧坚持上岗,超负荷工作。当时,全院动员,抽调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到我们科室支援,全院开放床位,让急诊患者快速流转。最终,我们平稳度峰,接诊量回归到日常水平。”回忆起疫情高峰期的工作情景,刘雅东仍感慨不已。

  目前,疫情高峰期虽然已过,但刘雅东仍不敢有一丝懈怠:“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我将和同事们24小时坚守岗位,为患者服务,护佑百姓生命健康。”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