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阳光倾洒在商洛市初级中学的校园里,绿茵茵的草坪上,穿着球衣的少年身姿矫健,伴着哨声在球场上闪转腾挪;寒冬季节,教学楼旁的一株玉兰却悄然吐出细嫩的花苞;不远处的教室里,师生们忙碌充实的一天在琅琅读书声中开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商洛市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米中元说。
党建引领教育发展
2022年12月23日,记者漫步在商洛市初级中学,学校的二号教学楼是一座“党建示范楼”,沿着主席台向西走,拾级而上,每间教室外墙上都挂着展板,“党建引领——聚力前行”“党建引领——薪火相传”“党建引领——双培双带”……这里的一切,记录着学校党总支的发展壮大,师生也常常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
“建校伊始,学校党总支就确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定方向,以党建促发展’的办学方针,大力实施‘党建+精细化管理’办学模式,积极促进党建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融合。”米中元说。
商洛市初级中学坚持“立人先立德”的育人理念,以党建引领,立足课堂主阵地,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恩励志教育、法治纪律教育等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培养知行合一、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好少年。同时,学校注重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卫生快闪”和暑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特长、增长才干、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2022年12月16日清晨,商洛市初级中学校门外,值周领导和安保人员早早地站在寒风中,督促到校的学生有序过马路、进校门;教学楼下,值周教师督促学生有序上楼进入教室;一盏盏灯亮起,静谧的校园渐渐热闹起来,各班班主任也早早来到教室,带领学生开启新的一天……
商洛市初级中学副校长王涛介绍,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完备的校园安全制度,配齐安保人员及安全设施,联合全校教职工,校外社区,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了规范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学生创造了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022年12月16日,随着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各班学生自觉排成两队下楼,在规定的位置集合完毕后,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出校。校门外,安保人员在天桥旁组成一道安全屏障,阻隔了车流,学生安心踏上回家的路途。
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不可大意。在商洛市初级中学里,各个角落都安装着紧急报警电话,校领导不定期开展违禁物品大检查,教师及时在学校化解学生矛盾……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为学校安全屏障补齐每一块砖瓦,致力于将校园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凝心聚力推进素质教育
“听到我们挑战成功的那一刻,我和队友相拥而泣。能和队友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1月3日,回忆起获奖的一幕,王希诺记忆犹新。
在2020年12月9日的陕西省第二届青少年“爱挑战”嘉年华暨吉尼斯世界纪录现场挑战大会上,来自商洛市初级中学的王希诺和邬东延登上领奖台,以1分10秒的优异成绩刷新了“100米悬浮飞机接力(双人)”项目的世界纪录。
王希诺和队友的成功不是偶然。商洛市初级中学始终坚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通过学科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学生在学科知识竞赛、假期拓展作业展、优秀试卷展、各类艺术展等特色活动中培养了学习兴趣,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商洛市初级中学积极落实,紧紧围绕“三个课堂”建设,创新课后服务模式,组织开展了体育、艺术、劳动、影视欣赏等社团课程,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更加丰富的舞台。在商洛市组织的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春芽杯中小学艺术比赛、青少年语言艺术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商洛市初级中学的获奖率也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星光不负赶路人。商洛市初级中学成立五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陕西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德育先进集体和市级文明校园等近百项国家、省市级荣誉。“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将紧紧跟随党的领导,奋楫扬帆、昂首前行,争创一流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米中元满怀信心。
记者手记
“三个课堂”的有机融合
在思政课堂上体悟人生的哲理,在兴趣社团里接受艺术的熏陶,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奇妙……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双减”之后孩子的作业少了,但是探究兴趣浓了;学习负担轻了,但孩子的实践意识强了;生活经验丰富了,收获的知识也更多了。
“双减”政策落地后,商洛市初级中学积极变革传统课堂,全力打造“三个课堂”。“‘三个课堂’使得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共同发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商洛市初级中学校长米中元介绍,在第一课堂里,老师积极创新和变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在第二、第三课堂继续延伸学习和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在拓展和深耕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我们借助校内外力量,共同打造第二、第三课堂,把‘三个课堂’有机融合起来,真正做到提质增效、为学生减负,让‘双减’落地开花。”米中元说,一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没搞懂,需要和老师、伙伴们一起再探究,需要在实践中再体悟。学校会在课后服务、社会实践中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创新中展现自我价值。
基层声音
以“双减”促转型
“双减”政策实施后,商洛市初级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水江丽带领物理组的十几名老师探索“双减”背景下融合的物理教学。“‘双减’要落地、‘五育’要融合、核心素养要发展,教学模式就一定要转型。”水江丽说。
在水江丽看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抓住第一课堂的基础性学习,让学生学得好,学生的学业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
于是,水江丽以“双减”为契机,督促物理组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我们不希望学习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更希望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格物致知。”水江丽告诉记者,“双减”以后,课外补习班少了,学生的课外时间更充裕。作为物理学科的老师,他们非常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的原理、感受物理的奇妙。
此外,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水江丽积极变革作业形式,通过布置观察类、调查类、设计类、制作类等多样化实践类作业,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水江丽说:“孩子们完成的作品又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素材,以此激发他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这种形式让课堂和作业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