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成果喷涌,科教资源潜力释放,三秦大地焕发勃勃生机。连日来,记者在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了走访。不论是科技管理部门还是高校、研究所、科技企业,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11月1日,秦创原总窗口创新活力涌动,各类促进供需对接的线上线下活动,吸引着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创投机构。去年以来,陕西用老秦人的“拧劲儿”,举全省之力打造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平台——秦创原。一年多来,科技成果转化潜能加速释放,科技型企业量质双升,科创生态持续优化。
党的二十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表示:“我们要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陕西科技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具有陕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陕西力量!”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面向未来,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发展的主动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深刻转变,需要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科技创新的表述,为我们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军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将继续以‘西迁精神’为指引,坚守报国初心,勇担历史使命,潜心科技攻关,努力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着力解决国家‘卡脖子’关键材料问题,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
陕西是科教资源大省,拥有百余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上百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抓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推动更多科研人才会聚陕西、人尽其才。
10月24日,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基地正式获批设立。“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好平台公司和博士后创新基地作用,把高水平人才在科研攻关、体制创新、产业研究等方面的技术、能力、经验优势导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现高水平人才和秦创原科创生态体系的紧密连接,在市场化、开放式的科创生态环境中培育人才。”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栾兰介绍,“我们将通过高水平人才赋能秦创原科创生态体系建设,实现科研课题与成果转化相结合、人才技术优势与企业市场优势相结合,推动优秀科创企业与高水平人才精准匹配。同时,我们将把博士后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产业发展前沿技术相结合,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技术攻关,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解决产品研发、技术拓展等问题,构建服务中小微科创企业的人才、技术共享平台。”
这段时间,第二批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正在征集。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两链”融合部署,今年陕西确定了2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予以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西安科技大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首席工程师金永飞教授说,“我们将聚焦国家‘双碳’目标,发挥学校能源、安全领域科技优势,在服务‘国之大者’、解决一些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上下硬功夫,坚持做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为陕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省高层次引进人才、西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张嘉伟说:“作为电气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一定会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秉承团队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攻关,重点实现智能电工装备与电气新材料的难题突破。同时,我会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以高质量教育助力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