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备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咸阳和力科技装备企业商会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以系统性思维破题,创新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人才链”五链协同发展模式。通过深度整合资源、构建产业生态,商会成功推动自身从传统型组织向专业化产业协作平台转型。这一实践有效破解了会员企业资源分散、协同低效等痛点,并以链式发展激活了区域经济新动能。
一、党建聚链:组织联动引领产业协同
共建联建强根基。推行“商会党支部+会员企业党支部”共建模式,联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落实谈心谈话,每年举办4期支部书记大讲堂,凝聚思想共识,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召开联建联席会议,以党建为核心,锚定行业优势、研判发展趋势,聚焦企业需求,为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图谱绘制明路径。立足会员企业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实施“全景图谱+精准对接”双轮驱动。组建5个由驻咸高校专家与会员企业技术骨干构成的团队,深入调研上下游环节,绘制产业链地图,精准标注各环节企业、科研机构和服务平台,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服务的完整可视化链条,清晰识别优势领域(如新能源材料研发、高端装备核心部件)与供应链断点。供需对接畅循环。组织会员企业携优势产品参加各类展会、博览会,拓展商机,签订供需协议8份,增加效益120余万元。促进会员企业间建立订单直供合作,构建“链上互补、需求互通”的抱团格局。例如,某航空配套企业通过商会对接,与3家零部件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关系,产能利用率提升25%,节约成本30余万元。
二、智能强链:数字赋能筑牢运营底盘
数智转型提效能。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构建“智能管理+应急保障”双维体系。推动供应链数智化升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物流实时追踪,运用大数据模型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副会长单位、咸阳盛翼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前虚拟空间模拟,生产中赋码明信息、扫码知流程、智能化加工、数据实时采集,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平台共享降本增效。促进物流企业与商会联合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已实现20家制造企业产能数据互通,订单交付周期平均缩短30%,节约成本15%。应急网络保稳定。以便捷应急为原则,整合会员企业现有5个仓储资源,采取商会、企业共建共用模式,设立3个辐射周边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形成“48小时物资调配圈”。疫情期间,汽车零部件会员企业通过该网络有效保障了主机厂的连续生产。
三、创新活链:融合驱动技术突破
产学研协同解难题。构建“平台赋能+生态培育”创新体系,以产学研融合破解“卡脖子”问题。与驻咸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实施“揭榜挂帅”,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3项;为院校优化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提出建议12条,提供8个实习基地、45个实习岗位,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双向反哺。生态培育促共享。每月举办“链上创新沙龙”,组织企业围绕数字化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研发设计等议题开展研讨,分享技术与经验。标杆引领显成效。在创新驱动下,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会长单位)、陕西法士特智能制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名誉会长单位)、咸阳勃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副会长单位)3家企业获评陕西省2025年度(第一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常务理事单位、专精特新“小巨人”天成航材,其大规格棒材“轧代锻、锻轧结合”生产工艺,使其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首家掌握此项技术的公司。
四、服务优链:精准滴灌全周期赋能
矩阵服务全覆盖。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矩阵+政校企纽带”双轨机制。定制服务解难题。邀请西安交大教授为会员企业提供个性化管理咨询解决方案。举办3期“一起益企”惠企政策大讲堂,培训财务主管80余人,提升合规经营与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自查补缴税款600余万元,降低风险)。金融活水解渴。联合工信部门、银行举办政银企对接会,推出“产业链金融贷”,促成8家会员企业与5家银行达成贷款协议1.045亿元。政校企协同提效。联合咸阳市科协、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百名人才进百企”活动,组织博士等专家深入企业现场考察,解决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等难题23个。选派博士担任企业“科技副总”,以科技思维助推企业创新提速、发展提质。
五、人才固链:产教融合破解用工困局
定制培养补短板。以“定制培养+灵活共享”破解结构性用工矛盾。依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字与精密制造数控加工班”6期、“5S现场管理培训班”3期等定制化课程,举办工人夜校,定向培养技术工人320余人。共享机制活资源。搭建“链上人才池”平台,推动淡旺季用工调剂与技术人才兼职合作。疫情期间,3家汽车企业通过平台调剂焊工120余人次,保障生产连续性。发挥会员企业高级工程师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在技术研发、项目申报等方面的高技术人才共享与协同联动。
六、责任延链:产业帮扶践行社会担当
技能帮扶促振兴。以“技能培训+就业对接”服务乡村振兴。会员企业开设乡村车间,为县市区汽修厂及农户提供机械加工技能培训5次,培训200余人,解决就业80余人。
爱心奉献显温度。汇聚会员力量,疫情期间共捐赠资金150万元、物资80余万元。开展“万企兴万村·暖冬行动”,为困难群众捐赠粮油、取暖设备。向辖区学校捐赠助学物资4.4万元,累计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6.1万元,树立了商会与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咸阳和力科技装备企业商会以链式思维推动“五链协同”,实现了从“资源聚合”向“价值创造”的跃升。这一模式不仅显著增强了会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创新活力,更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耦合,为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商会方案”。
(供稿:咸阳市秦都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