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陕西科技大学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姜兴健第一次踏进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村,从坚定到坚守,一干就是八年。
光阴荏苒,从大学办公室到乡村田野间,他和昔日的贫困村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党建引领:从“薄弱村”到“示范村”
八年前,当姜兴健初到这个三面环山的村庄时,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程度还不高,村集体经济仅有2000多只鸡、几百只羊和传统玉米种植,村庄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回忆初到场景,姜兴健记忆犹新。
要拔穷根,先聚人心。改变从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开始,党员教育基地的建设由此提上日程。
在各级党组织和陕西科技大学党委支持下,选址在村中心闲置旧房的王石凹村党员教育基地应运而生。占地100多平方米的阵地,既有藏书千余册的图书室,也有记录了村庄10年变迁史的展览馆,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红色加油站”。
2021年,在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姜兴健协调学校设计学院,对王石凹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500余平方米的3D原创墙绘把村庄历史、产业规划绘在墙上,“红色风景线”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
“现在大家都喜欢到党群服务中心来,上网看书、聊天办事,这里成了真正的‘百姓之家’。”王石凹村党支部书记关小东说。
更深远的变化在思想层面。姜兴健常说:“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他在党员教育基地开设“田间党课”,带着村民党员去延安学习,去照金接受红色教育,大力培养乡村能人入党,就是要给这个村庄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先锋队”。
以链突围:从“野生连翘”到“规模发展”
王石凹村的翻身仗从一片野生连翘开始。
7月10日,记者站在王石凹村的山坡上眺望,1200亩连翘郁郁葱葱。
姜兴健发现,王石凹的山坡上,野生连翘每年春天开得满山金黄,连翘在这里有着适生的自然环境。药王故里的土地,长出的“金疙瘩”怎么就不能变成“摇钱树”?
带着问题,姜兴健联合学校专家深度调研后惊喜发现:本地连翘有效成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种植三年后亩产收益达到近2000元。
从野生资源到人工种植,从卖原料到产成品,这条产业链的每一步延伸,都始于问题导向,成于调查研究。
“不能让群众担风险,集体带头先探路。”2019年,村集体率先种植130亩连翘试验田。2021年迎来首次丰收,近5万元的收入让村民心动不已。荒山整理与土地流转双管齐下,种植规模以每年百亩的速度扩张,六年跃升至1200亩。
小试牛刀后,姜兴健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王石凹村剑指全产业链。
2021年10月,王石凹村争取投资125万元建成260平方米连翘加工基地,引入烘干设备,鲜连翘变成饮片,附加值提升30%;2022年启动育种项目,高校专家团队培育的“铜翘一号”种苗,挂果量比普通品种提高40%;2023年联合学校食品学院研发连翘代用茶,获铜川首个中药材概念茶国家发明专利。
“现在的王石凹村实现连翘从育种、种植到加工、仓储、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离不开科技全程赋能护航。”姜兴健指着加工基地的检测设备说,这台设备能实时检测连翘有效成分,确保产品质量。
2023年,王石凹村被评为“铜川市级特色产业示范村”。如今,王石凹村依托连翘产业链,3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户家庭年收入户均达1.7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更让姜兴健欣喜的是,连翘产业的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扩大。今年,周边两个乡镇引进王石凹村的连翘苗,共享加工基地,形成“种植在各村、加工在王石凹”的协同发展模式。
产业联盟: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
“印台苹果品质好,但包装不够精美,市场知名度也不高。”2021年,姜兴健在印台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道出了“有品质缺品牌”的共性问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要从‘帮扶一村’向‘服务一域’转变。这也要求我们第一书记,敢于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姜兴健说,组建印台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想法逐渐生根发芽。
2021年10月,在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印台区委组织部创新成立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姜兴健作为首任联盟负责人,聚集全区5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抱团发展。
联盟成立之初,首要任务是“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
统一包装设计首战告捷——姜兴健提出农产品统一设计包装、直播、展销的理念,联合学校专家打造“地域风”包装,鸡蛋礼盒斩获全国设计铜奖。
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姜兴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2022年7月,印台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首场直播在微信视频号开播,这次小试牛刀,吸引了千余人观看,印台苹果、鸡蛋、荞麦面等11款农产品首次以“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形象”亮相。
目前,依托“壹农联盟”“秦齐甄选”电商公司和直播平台,常态化开展“印台农产品消费帮扶”网上直播带货和“书记荐农品”直播助农活动。
“这是以区委组织部统筹指导、高校精准赋能、联盟多维联动的工作模式。”姜兴健创新“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村书记+网红达人+高校直播社”的协作机制,将“主播流量”转化为村集体经济的增量。
截至2025年7月,“书记荐农品”等直播矩阵带动平台销售超500万元,惠及8个镇街3000余户,户均增收1500元。
从高校到山村,姜兴健八年坚守给出了答案:第一书记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村民脸上的笑容,才是对第一书记担当作为最好的诠释。
最后当被问及为何坚守,“人活着的意义是奉献,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戴眼镜的姜兴健思索片刻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