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搭建人才服务载体,2024年凤县立足县情实际,建成了乡土人才服务站,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优势、突出“五种”服务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五带”作用,乡土人才服务站成为汇聚乡土人才智慧,助力乡土人才成长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多维联动,构建人才培育“蓄水池”。聚焦乡土人才发展、资源分散问题,开发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完善服务站硬件设施与功能布局,吸引“土专家”和“田秀才”源源不断注入。积极申请利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乡土人才服务站场地,确保服务站面积充足、功能分区合理。站内设有服务站办公室、农特产品展示区、培训室等6个功能分区,配备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满足日常办公、技能培训等多方需求。延伸建立1个实训点和3个示范园,现已吸纳省、市高素质农民、市级“乡土工匠”和县管拔尖人才4名、入站技术服务队8个,技术员100余名,全力构建乡土人才培育“蓄水池”。
精准服务,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坚持以“精准服务、按需育才”为导向,积极推行“线上咨询、一站受理、定制订单、结对帮扶、托管聘用”五种服务模式,打造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入站专家通过微信、视频等形式为群众发布政策信息、答疑解惑开展线上服务5000余人次;定期收集群众培训指导需求,开展订单式服务600余人次;设置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及时办理”,一站受理帮扶500余人次;通过“结对子”,讲政策、教技术等开展结对帮扶35户;通过承包、入股等方式托管苹果4000余亩,花椒3000余亩,林麝30余头;累计组织各类培训30余场,受训3000余人次,培育出一批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人才“主力军”。
示范引领,畅通产业发展“快车道”。依托乡土专家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带领技艺传授、带强产业发展、带火土特产品、带动群众致富、带活集体经济的“五带作用”,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入站专家通过种植养殖、生产经营等技艺传授传承培育产业能手150余人;通过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引进6个苹果新优品种,研发农产品深加工3类5种,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苹果、花椒等特色产业11万余亩、林麝1000余头;通过引导群众嵌入产业发展链,带动就业110余人,收入年增加2万元;通过开展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展销宣传等活动,带火“凤县芽菜酱”等10余种凤县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产品1630万斤,收入超7550万元;通过村企联村社建模式,共建特色产业示范园10个,年收益超过400万元,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