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针对流动党员管理痛点,通过动态掌握党员流向、提升管理水平、创新服务载体三个方面,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赋能”转变,为基层党建注入新活力。
动态掌握,精准摸排筑牢管理基础。建立以支部为单位联动机制,通过“网格筛查+入户走访+平台定位”立体摸排模式,精准采集1058名流动党员工作地、联系方式等13项核心信息,分类建立数据库。实施“季度核查、半年更新”机制,综合运用网格筛查、电话随访等方式,确保对流动党员流入去向、组织生活参与等“六个清楚”。推行“1+N”结对联系制,选派97名党务工作者担任联络员,以“一月一访、一季一核”掌握党员动态,切实提升流动党员管理精准度与实效性。
精准发力,双线赋能提升管理水平。依托“眉县先锋”“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指尖课堂”,推送600余条学习内容,覆盖流动党员1000余人次。通过微信群开展70余场“云端组织生活会”“学习分享”等活动,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题进行线上交流研讨,实现了跨区域党员思想淬炼、经验共享、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线下抓住春节、国庆等返乡时机,村(社区)党组织开展30余场“集中补课”,发放200余套学习资料,并组织党员到党性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学”。
创新载体,双向联动激发反哺动能。线上搭建沟通平台,开展“流动党员话家乡”活动,利用直播连线、线上座谈等形式,广泛收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建议160余条,帮助群众完成“微心愿”65个,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归雁工程”,出台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吸引350余名流动党员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电商物流等新型经营主体50余个,带动周边2000余人就业增收。开展“情系桑梓”公益行动,流动党员带头募资5万元,用于助学、助老等公益项目,惠及群众500人次,推动流动党员从“单向流动”向“双向赋能”转变,实现个人发展与家乡建设同频共振。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