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黄龙:“四措并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6-25 10:06

近年来,黄龙县立足发展实际,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一线下沉,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三升三降”(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提升,民生事项办理时效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基层负担指数下降,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12345热线投诉量下降),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探索出一条具有黄龙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筑根基,构建基层治理“动力主轴”。黄龙县创新建立“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乡镇党委-社区党支部-居民小区”联动治理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试点“五方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社区+网格长+网格员+物业企业+业委会”联动机制,将2个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划分12个居民小组,设置67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2名,兼职网格员共67名。网格长、网格员、业委会参与基层治理,与社区、物业企业形成合力,在老旧小区改造、矛盾纠纷调解等民生领域形成“社区吹哨、多方响应”的治理格局,推动71个住宅小区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全方位引领,让党旗在基层治理末梢高高飘扬。

资源下沉强保障,夯实基层治理“硬核支撑”。针对基层“权责不对等、资源不匹配”的突出矛盾,黄龙县实施“三下沉两保障”工程,构建起资源要素向基层集聚的制度通道。将17项民生服务事项审批权限下放至石堡镇,建立社区工作者公平透明、保障有力的薪酬体系,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为社区党总支配备13名委员,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设立基层治理专项资金,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的基层集成化供给,让基层组织从“无米之炊”变为“有米下锅”,为治理效能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服务优化提质效,擦亮基层治理“民生底色”。黄龙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三进三问”大走访活动,组织12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收集民生诉求144条,解决率达98.6%。创新实施“五单制”服务模式(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群众评单),培育“小城家园服务议事厅”“民情110”等特色服务品牌,其中“小城家园”整合社保、民政等部门窗口,办结事项116件,实现税务、医保等高频事项“一站式”办理,服务群众超0.96万人次;“民情110”快速响应机制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多部门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协同联动,推动民生事项一次办、一次结,目前事项办结率达98.5%。同时,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精准服务40余名困难群众,举办3场文化惠民活动,惠及0.42万人次,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针对新就业群体建立4个“暖新驿站”,引导43名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担任“流动网格员”,累计上报安全隐患等有效信息12条,构建起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和治理成果反哺新就业群体的良性循环。

管理创新激活力,构建治理“长效机制”。黄龙县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建立“定期会商+专项调度”制度,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每季度开展治理效能评估,形成“部署-落实-反馈-提升”闭环管理。在社区推行“大党委”制,吸纳驻区单位、物业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实现共建单位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制定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七条措施》,推动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打造“红色物业”,物业投诉率同比下降85%;开发“数字黄龙”可视化智慧服务系统,接入政务、民生等多个领域数据,实现“线上点单、分层受理、分级交办、评价反馈”闭环管理。群众诉求办结时长大幅缩短,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供稿:黄龙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