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紧盯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三措赋能”行动,推动远程教育在基层扎根更深、覆盖更广、成效更显。
基础保障赋能,筑牢远教运行根基。硬件支撑强阵地,严格落实“六有”标准(即有阵地、有设备、有标识、有保障、有制度、有活动),结合村级阵地优化,依托村级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高质量建成并规范运行远教站点115个。建章立制严执行,明确管理员工作职责、设备使用规范及学习培训制度三项要求,确保管理员达到“四会”(会管理、会使用、会维护、会排除一般性故障)标准,执行月度学习计划预告与督查机制,实现站点学习全覆盖。创新考评激活力,建立“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档考评机制,每年组织考核评价,并将结果直接与管理员补贴发放挂钩,根据考核等次差异化兑付管理补贴7万余元,有效激发争先创优动力,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载体方式赋能,提升学习覆盖质效。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将镜头聚焦基层一线、贴近党员群众,精心摄制符合本地特色的鲜活作品,拍摄的《当好产业的革命者》《难忘扶眉》两部电教片分获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类片、三类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学习教育感染力。开设实用直播课堂,围绕猕猴桃作务、绿宝甜瓜栽培、樱桃控旺等实用技术开展直播教学,惠及群众6000余人次。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针对流动党员、农村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等特殊人群,打造“公众号+网站+微信群”的多元线上教育矩阵,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
学用转化赋能,释放服务发展动能。育强本土人才链,推行“远程教育+致富带头人”模式,组建专家团深入田间“点对点”解难题,精准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500余名,带动2600余户困难群众新发展猕猴桃、大樱桃等产业1300余亩。畅通产品供应链,依托“远程教育+市场信息+网络销售”,搭建产销平台7个,有效拓宽农产品销路,服务产业大户、园区和农场主。激活示范引领力,深度挖掘推广“田秀才”“土专家”经验,激发带头人创新活力,建成学用转化示范站点14个,打造集技能培训、市场拓展、治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显著提升服务群众、引领发展效能。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