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华州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构建基层党建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格局,持续推进乡村组织、产业、人才全面振兴。
夯实组织建设强堡垒。严格落实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管理,采取村级班子研判、擂台比武等措施晾绩晾效,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领办1350项“为民办实事清单”,搭建“民声”与“民生”双向奔赴桥梁。多渠道招引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进入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立重点培养、教育培训、动态管理、备用结合四项制度,“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街一库”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62名,确保素质高、结构优。完善“双诺双评”机制和党员积分制管理评分细则,健全“承诺、践诺、积分、评议”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立1956个党员示范岗、1368个党员责任区、377个党员先锋队,促进阵地亮牌、支部亮绩、党员亮相、服务亮效。
做强特色产业固根基。因地制宜推广集体经济“十种模式”,构建村“两委”主导,辖区企业、干部群众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发展体系,打造赤水小涨产业园、杏林社区工厂、金堆樱桃产业园等一批发展典型,以“头雁先飞”带动“群雁齐飞”。树立带动村集体经济连片提升、村民多渠道就业目标,成立135个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以镇(街道)为单位划分十个战区“擂台比武”,区级领导联镇包抓、镇村书记挂帅攻坚,推动产业连片发展、效益规模倍增。探索“地理标志+品牌”“红色文化+品牌”“乡村旅游+品牌”“龙头企业+品牌”新路径,“一镇一业 一村一品”提升附加值,培育壮大毕家芦笋、华州山药等优质农产品,以“党建链”“品牌链”串起“产业链”“富民链”,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强化人才支撑增活力。深化“四雁工程”迭代升级,培育“四雁”人才1246名,建立300名优秀农业骨干人才和乡土人才信息台账,分类培育致富带头人179名、高素质农民450人,把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建立健全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组织外出观摩交流等多种培养方式,开展“师傅带徒”培训,组建126名成员的专家服务团下沉基层一线,手把手指导、点对点帮带、面对面教学,助力村干部学本领、强能力、长才干。统筹使用专业人才,支持村党组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柔性引进专家教授,建立农业特色专家工作站,支持引导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1户群众,深耕干部“示范田”、党员“责任田”、能人“试验田”,推动打造乡土人才“希望田”。
(供稿:渭南市华州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