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岚皋县堰门镇坚持以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为突破口,探索“四抓四促”工作机制,推动党建质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聚焦理论政策,抓示范促规范。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全镇党员“绝大多数”有效学、学有效。“重点突出”学有方,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县安排部署,确定镇党委学习重点,及时召开例会开展学习。同时根据实际,动态更新学习计划,完善临时学习内容,多样学习形式,确保“应学尽学、该学必学”。“以点带面”学有样,镇党委班子主要领导,履行好领学督学职责外,以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机关党支部学习例会,结合实际讲好专题党课。班子成员自觉以“编外身份”下沉所联支部,主动参学、督学、讲学,同时抓好所分管队所中心室人员的学习工作,实现“一个学会、一片会学”。“层层递进”学有法,推行“四学法”,即提前预学内容、积极研学心得、及时讲学收获、反复温学重点,突破常规学习模式和套路,利用演讲点评、实地观摩、临场发言、角色转换等方式,把“学内容”引向“学思想”“学方法”“学行动”。
聚焦社会和谐,抓管理促治理。将党员打造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微支点”,以“微支点”推动社会“大和谐”。精确类型,以对下服务群众、对上服从组织为核心,综合“自我判定、群众评定、党员议定、组织认定”“四定结果”,明确“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后进”四类党员,按类落实举措,做到“优秀党员优先管”“合格党员放心管”“后进党员重点管”,激励“后进追先进”。精确职责,分全镇为42个网格,网格内党员自动成立党小组,小组内有党员的户为中心户,每户联系周围5-8家群众,明确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帮办代办、民意反馈、社风引导等5类具体职责,作为党员年度评议和本户参加推优定先的主要参考,助力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要事不出镇”社会治理效果。精确任务,通过聘用、有威望的退休党员为矛盾调解员,负责矛盾调解、纠纷化解,组建热衷公益的产业党员与有条件的困难党员、群众进行结对帮扶,选取长期在外发展但持续关注家乡发展的流动党员兼职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顾问”等形式,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引导党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2024年度平安建设满意度,堰门镇获得市级抽查并位列全市第六,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聚焦产业发展,抓经营促经济。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鼓励党员抓实产业经营,壮大镇域经济综合实力。组织引领,结合县委、县政府部署,全镇统一“强茶、兴桑、稳烟、壮畜、抓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村党支部牵头把关,选聘管理能力强、经济思维活跃的8名经济人才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元全覆盖;定期召开“归雁人才”座谈会,定期联络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2024年引进“归雁经济”项目3个、总投资1.6亿元,助力镇域经济发展。能人带动,围绕镇、村产业突破方向,鼓励有条件的党员领办经济实体,瑞金村党员刘兴前、中武村张开明等23名党员创办的千亩富硒茶园、中武村生态养鱼基地等39个经济主体,带动全镇8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李大满等35名党员农民通过考试,获得职业农民资质;单升全等5名村干部主动到党校参加工商管理等经济专业学习,提升知识素养。多方聚力,依托组织优势,组织产业大户,到汉阴等地实地观摩学习、参观交流座谈。积极推荐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产业大户参加上级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积极与紫阳县洄水镇开展“三联共建”,共商经济协作、社会发展大计,持续增强全镇党员、干部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实力。
聚焦民风转变,抓引导促引领。紧扣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优作风、良家风。守“不出事”底线,镇党委定期研究破解党风廉政建设难题,及时传导工作压力到村、到人,组织镇村全体干部分批次到县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扎实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日常监管和执纪监督,守好党风廉政底线。定“会来事”标线,组织“第一书记”健康服务队开展跨镇活动,率先完成“零差价”便民药房建设,全覆盖推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扶危救困资金,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培养干部务实作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民风、社风转变。划“能管事”界限,把党员、干部监管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拓展、从“工作岗位”向“家庭职责”扩展、从机关干部党员向农村党员推广,要求党员、干部在管好自己言行的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同群众交流交往,管好家庭子女和亲戚朋友,曹光运等78名党员家庭成为全县和美庭院建设示范户,树立了党员干部良好家庭形象。
供稿:岚皋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