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功县立足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锚定“人才强县”目标,以深化校县合作为核心抓手,通过政策驱动、平台搭建、资源整合,持续释放引才育才活力,拓展校地合作广度深度,推动地方与高校、产业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新路径。
聚才汇智,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紧扣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目前已引进三批次45名优秀青年人才来武在各镇(街道)及农业、工业等部门担任助理职务,构建校地人才双向流动的“立交桥”。创新开展杨武校县合作“人才月”活动,组织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合作社技术骨干与西农大专家开展“一对一”对接交流,为猕猴桃、奶山羊等主导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依托高校科研优势,促成武功秦牛农机与西农大机电学院深度合作,围绕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等现代农业机械开展技术攻关,打造“科研在高校、转化在武功”的成果转化示范区,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
项目引领,打造产业升级“新高地”。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化校县合作模式。县级领导带队多次赴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洽谈交流,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双方共建480亩小麦(玉米)育种试验基地,成功选育6个小麦优良品种,其中“西纯169”和“西纯985”通过国审,“西纯919”在陕西省区域生产试验中夺冠并通过审定。基地通过新品种示范推广、田间技术指导和托管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在人才培育方面,1100平米的后稷学堂成为培养高素质农民的摇篮。西农大选派优质师资授课,2024年以来,举办小麦春管、农机技能等线下培训5场次,培训330余人次,创新开展11期网上“后稷学堂”,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人才培育体系。
产教融合,筑牢协同发展“强根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围绕猕猴桃、奶山羊等主导产业,组建由陕西省辛辣蔬菜首席专家赵尊练教授、猕猴桃溃疡病防控专家黄丽丽教授领衔的多个科技服务团队,在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同时,依托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海鋈皇嘉专业种植合作社、海棠生态农林有限公司等载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高校新技术与县域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供稿:武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