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洛南县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社会工作主题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聚焦基层治理关键点、细微处,加快探索符合社会工作特点的基层治理路径,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细“治”入微、走深走实。
强化组织领导,聚力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优化组织体系。建立县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和运行规则,坚持定期会议制度,深化“有事你找我”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信访工作联席(扩大)会议机制,调整优化“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及工作职责,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力支撑。筑牢战斗堡垒。坚持把新兴领域、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总体布局,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攻坚行动,统筹县直部门力量,通过系统数据“联查”、部门内部“筛查”、网点溯源“自查”、部门属地双向比对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常态化摸排机制。2024年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0.58%、72.3%。建立县委书记领办基层党建五件实事硬事工作制度,2024年以来先后完成6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7个,选聘村级助理33名,建强基层治理“战斗堡垒”。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县级层面责任体系、镇办层面组织体系和村级层面服务体系的“1+2+N”工作体系,持续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双报到”和“街道吹哨、单位报到”“群众呼叫、干部报到”机制,实行双向互动、推动多方协作。
强化减负赋能,聚力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聚焦“减负”和“赋能”双向发力,大力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在全县推动形成率先垂范、敢于担当、共抓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强统筹聚合力。聚焦全县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主动加强工作协调,健全事前联商、事中联办、事后联评机制,印发《深入开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随意出具证明事项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关于持续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通知》《关于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项清单”及建立社区(村)工作准入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从明确村级工作职责、清理村级工作机构和挂牌、村级出具证明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强化赋能增效力。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持续推动各类资源力量下沉,列出依法自治事项23条,依法协助事项46条,负面清单10项,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20条清单。联合县级组织部门对全县247个村(社区)“滥挂牌”问题开展全覆盖整治,对村级活动场所制度上墙、加挂牌子实行准入机制,开展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七上八下”原则清理拆除过时标语、制度牌860余块,破损的党建文化墙、不规范的牌匾210处,下发整改通知单并现场反馈问题300余个,督促立行立改问题150余个。突出培训提能力。完善培训机制,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结合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社区工作等具体任务落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积极争做履职担当、服务社会、引领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基层治理相关培训4场次,培训人员780余人。
强化共建共享,变治理对象为治理力量。加快探索“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治理模式,持续创新治理载体、拓宽治理渠道、丰富治理方式,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持续擦亮“有事你找我”联系群众直通车品牌。修订印发《洛南县“有事你找我”联系群众直通车工作规则》,召开全县“有事你找我”工作推进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和县联系办调研指导“有事你找我”工作,解决困难问题,落实信访疑难资金27.08万元,化解“有事你找我”重点案件9起。在冬季供暖时节集中开展“深化有事你找我、跟踪服务暖民心”活动,及时高效解决供暖合理诉求98件,基层热线、维修电话受理供热问题420件。镇办和县直部门受理办结本级热线事项2670件,村级和县直下属单位受理解决群众诉求8990件。“德治”教化成效明显。以“厚养薄葬、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专项治理及“百善孝为先•做事德在前”群众实践活动为抓手,加强群众德治教育,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四种陋习治理工作入选全省移风易俗工作创新案例,在《商洛改革动态》及《洛南调研》等刊发,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评选发布洛南好人12人,推选上榜商洛好人4人、陕西好人1人,成功举办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发布仪式,全县村(社区)培育各类先进典型1000余人,开展典型事迹宣讲活动300余场次。“两支队伍”建设规范有序。进一步强化志愿者及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管理,定期邀请消防安全、医疗救护等专业人员对志愿者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去年以来,全县注册志愿服务队304支,注册志愿者1万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万余次,服务总时长约6万小时。社区专职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在党的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中履职尽责,为群众代办事项289项,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36起。
强化网格体系,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以党建引领网格化建设,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让“小网格”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中持续发挥“大作用”。科学合理设置网格。按照50-100户的标准,将城区9个社区共划分为194个网格片区。在农村,以自然院落、道路、沟道、河流、移民搬迁点为基础,按照10-30户的标准,将212个农村村居共划分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片区。将全县247个村(社区)划分为4925个网格,选聘网格员4925名,实现了“一网一员”,织牢了基层社会治理网底。延伸网格服务触角。由村级党组织牵头,定期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通过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个清单”,积极与驻社区单位党支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共同研究解决辖区内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点、堵点、难点问题。延伸网格服务触角,建立定期联系、双向沟通等工作机制。开展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服务、社区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服务,根据个人特长主动认领岗位,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去年以来,城区内的140余家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党组织的2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开展活动100余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问题270余个。强化网格工作根基。建立村(社区)“支部呼叫、党员报到”机制。在防汛救灾、环境整治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及其他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日常各项工作中,村(社区)党支部有要求、有呼叫,党员第一时间迅速响应到支部报到,落实支部工作要求,推动工作开展。依托“腾讯为村”、社区便民服务微信群等“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党员片长通过入户走访、院落会等方式履职尽责“线下”收集群众需求,党支部及时分析研判、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供稿:洛南县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