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柞水县坚持以“四查四提升”为重点,落实“四个三”举措,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各领域党建攻坚补短、提质创优,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用好“三个抓手”,提升组织凝聚力。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四个以学”长效机制,联镇县级领导带头深入联系点讲党课、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2场次,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等开展集中学习1000余场次,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二是抓实基层组织联建。以“三联三强三促”活动为抓手,组织获评“一类”党组织的10个发展强村、10个经济部门、10家重点企业,通过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帮带的方式,打造“支部联建”帮扶对子30对,实施联建项目35个,联建联动凸显实效。三是抓强村级干部队伍。建立村干部动态更新台账,坚持村“两委”干部缺配不超过3个月底线,调整67人,补齐4人,评估研判调整不合格、不胜任村“两委”干部2人、驻村干部1人,推行后备力量储备“133”机制储备村后备力量280人,村“两委”干部及后备力量持续培强储优。
二、强化“三条举措”,提升干部战斗力。一是强化履职培训。实施学习蓄能、擂台比武等“四个工程”,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全市“驻村讲堂”等7期,培育乡村CEO、职业农民821人,163名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上台讲业务、讲思路、讲感悟,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化监管保障。持续强化村干部监督管理,开展村(社区)干部违规违纪问题风险排查和“一卡通”整治1轮,发现问题线索3条,党纪处分3人。建立村(社区)干部薪酬待遇增长体系,发放“三险”补贴87.7万元,组织免费体检全覆盖,提升村(社区)工作经费,基层组织运转效能不断增强。三是强化基层减负。制定《深入开展基层负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启动“无会周”、督查检查备案问效工作制度,开展镇(街)借调人员“回头看”1轮,清理村(社区)“滥挂牌”103块,建立挂牌统一标准,规范年度考核事项,加快制定基层权责清单编制,清理基层微信群139个,让基层“减负”看得见、落得实。
三、健全“三项机制”,提升治理驱动力。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周排查、周研判、周报告”机制,采取分片包抓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联镇县级领导带队“村村到”开展“平安走访”活动82场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开展排查化解活动1000余场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是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制定“双报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灵活党员报到形式,优化共驻共建途径,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全县92个机关单位党组织到报到社区开展送政策、送资源、送健康、送文化、送技能、送温暖等活动360余场次,为民办理实事1600余件。三是健全群众自治机制。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深化“网格化+五长制”实践,选优配强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38人、网格员612人,健全完善“一约四会”,探索推行“红黑榜+积分制+爱心超市”等自治模式,以“四季行动”为样板,推动各社区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活动载体,不断丰富群众自治路径。
四、紧盯“三个重点”,提升党建硬实力。一是融合进位举措。聚焦全县村(社区)党组织年度进位目标,拧紧责任链条,用好党建一线学习交流观摩、党建“红黄榜”季度晾晒、“十强村”评选、“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等融合推进举措,全力推动进位任务落实。二是推进物业党建联建。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两个覆盖”和业委会组建2本台账,成立县级物业行业党委,以社区集体经济成立物业公司,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打造城市社区“红色物业”3家,健全完善社区物业协调运行机制,强化物业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规范化运行。三是提升党务规范水平。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和农村党员集中轮训3轮次,推行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纪实制度,下发《党支部“三会一课”记录本》《党支部主题党日记录本》,明确内容记录要求,确保据实记载、有据可查,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不断规范。
供稿:柞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