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荔县坚持把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根”与“魂”,以“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抓手,创新构建政治引领制度化、自治强基网格化、联动共建智慧化的“三化”治理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大荔经验”。
政治引领制度化,锻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大荔县以“十镇百村双强+”行动为总抓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创机制,培育“党建+”样板村。坚持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种模式”,探索建立村企联建工作机制,实施组织建设联抓、党员干部联动、实用人才联育、发展项目联推、美丽田园联建“五方联动”,17个镇(街道)与22家企业开展村企联建,依托冬枣、黄花菜等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物质颗粒等新产业,推动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企业带农村产业托管。为破解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难题,坚持“储优、育强、活用”原则,采取支部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党委考察方式选取思想政治素质好、立场坚定、带富能力强的后备力量队伍,注重对“113”人才、村级后备力量的教育管理,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为民服务实的“后备队”。
自治强基网格化,织密基层治理“神经网络”。深化城乡“治理一张网”,构建“三级联动”网格管理体系,整合政法、民政等资源,科学划分网格12404个。以街道(镇)、社区(村)干部为网格力量的核心,以村民代表、业委会主任、物业负责人、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等为网格重要力量,配实配精“一长两员”。推广“小黄车、黄马甲”治理品牌,全县229辆小黄车、5190件黄马甲、1.2万名网格员走街串巷、入户走访,形成了东大社区“一核五微”、西郊社区“周二说事”等特色治理品牌,解决小区居民烦心事200余件。坚持“街社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有效联动物业企业、行业部门、辖区资源形成“15分钟红色服务圈”,实现资源共享、服务提升、群众满意。
联动共建智慧化,激活治理效能“数字动能”。按照资源“沉下去”,服务“提上来”的思路,在强化基础保障、细化服务内容上,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评估边总结,摸索新思路、新载体。结合“街镇吹哨、部门报到”、轮值主席、兼职委员等工作制度,将在职党员、“三官一律”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细化下沉到小区,积极开展“亮服务、亮身份、亮承诺”活动,把到社区小区“双报到”工作与党员星级评定挂钩,倒逼干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充分利用“智慧党建服务平台”,将“群众点单、组织建单、党员接单”落到实处,党员干部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真正将服务送到了“家门口”。今年以来,各单位累计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活动60余次,认领服务事项40余件。
供稿:大荔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