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要求,活用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发挥教育、宣传、服务优势,通过在“建、管、学、用”上持续发力,不断促推学用转化,提升党员教育质效。
主动“建”,延伸党员教育触角。丰富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灵活学习方式,利用信息化技术,把远程教育站点搬到田间地头,将云端服务引入农业园区、人才工作站等领域,有效帮助党员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同时,为了扩大站点覆盖面,拓宽服务领域,打造培训学习阵地,在全区387个计划内站点的基础上拓展范围,对机关、医院、学校、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全面摸排,对符合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先后延伸建立站点52个。确保各领域党员学习全覆盖。
规范“管”,打造远教精尖队伍。聚焦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人员选配、培训和管理。择优选配政治素质强,电脑信息化熟练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干部担任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实行AB岗管理,动态调整。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采取以会代训、跟踪培训等方式开展全员培训,努力把站点管理员锻造成懂技术、会操作、能维护的行家里手。
创新“学”,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根据党员分布情况,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骨干党员常态学,流动党员线上学,年老党员上门学”等方式,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为了方便年龄大、文化知识层次水平低等留守党员实际,建成了“区、镇、村”三级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远教广播体系,为23个镇(街道)210个行政村(社区)安装1073个点位“远教广播”,覆盖人群达80万人。
灵活“用”,提升学习教育实效。深化“远程教育+”模式,打造学用转化示范点。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党性课堂”“远程教育+产业园区”“远程教育+新媒体”等模式,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培育新农人,定期开展现场教学,促推学用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引领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先后建成蔬菜、茶叶、魔芋、食用菌种植以及黑猪、蜂蜜养殖等产业学用结合示范点27个,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5012人,带动6000余名群众发展产业。
供稿:汉滨区委组织部